正文 第11章 你爸好煩人VS你媽好討厭——給孩子創造溫暖的家庭環境(1 / 2)

為孩子創造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內容。即使父母有矛盾,也要避開孩子解決,以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

父母吵架,孩子受傷。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可是仍然有很多父母,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當著孩子的麵爭吵不休,讓孩子夾在中間,不知所措。

桐桐的班上有一個暴力王,手裏總是攥著東西,隨時攻擊走近他身邊的同學,讓老師頭疼不已。

桐桐不喜歡暴力王,經常在我耳邊憤憤不平地批評他,還說自己一定要做個救世主,拯救受害的同學,懲治暴力王。

我聽到暴力王經常手裏攥著東西,就知道他缺乏安全感。我讚揚了桐桐,又問她:“桐桐,你是否想過,暴力王為什麼總是拿著東西?”

桐桐不假思索地說:“他想打人唄。”

“爸爸問你,你被暴力王打過之後,走到暴力王那裏,是不是會提心吊膽?如果手裏能有個武器就覺得安全得多?”

桐桐點頭,我告訴桐桐:“暴力王是因為害怕才打人,而不是本性壞。你應該多關心他,而不是懲治他。”

這之後,桐桐真的再也沒有說過暴力王一句壞話,相反,倒是經常對我彙報怎麼關心他的事情。昨天,幫暴力王拿了一個玩具,今天,給暴力王畫了一朵花,明天,要和暴力王一起玩。

一段時間後,桐桐告訴我,她和暴力王成了好朋友,兩人無話不談。她還告訴我,暴力王其實很可憐,他爸爸媽媽經常吵架,他爸爸生氣時還會打他,拿他出氣。

一個在家裏感受不到溫暖的孩子,會缺少安全感,對人恐懼,冷漠,難以和人親近,對父母也會心懷怨恨。

桐桐特別喜歡編故事,那天,她給我講了一個很奇怪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小是個聾啞兒,但他很快樂,尤其喜歡打彈弓,是個神射手。

有一天,聾啞兒被母親帶著去姥姥家,路上需要穿過一片森林。森林裏有一個女巫,正被一隻猛虎追趕。聾啞兒撿起一粒尖尖的石子,一下子打進老虎的眼睛,老虎受傷,號叫著跑掉了。

得救的女巫要滿足聾啞兒的媽媽一個願望,聾啞兒的媽媽就請求女巫把孩子的聾啞病治好。女巫施了法術,聾啞兒一下子就聽見了媽媽的聲音,他驚喜地喊著“媽媽”。

聾啞兒恢複了健康,卻變得憂鬱起來。原來,他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吵架,家裏沒鹽了,要吵一架,天上下雨了,也要吵一架。聾啞兒每天躲在角落裏,聽著爸爸媽媽吵架,嚇得縮成一團,再也無心玩耍。

為了重新找回快樂,聾啞兒再次走進森林去找女巫,讓女巫把他變回原來的樣子。他對女巫說:“我是一個壞孩子,因為我爸爸媽媽才吵架,我沒有資格恢複健康,您還是讓我變成聾啞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