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我那麼疼你,你卻這麼不孝——教孩子學會感恩(1 / 1)

沒有感恩心理的孩子,成人後通常會在人格素養上敗下陣來。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做人時,一定要教會孩子感恩。

當父母過於溺愛孩子、什麼都以孩子為中心、事事都替孩子操辦時,孩子很容易養成依賴性,而且還會變得冷酷無情,沒有孝心,視父母的辛苦為必然。

有一天,桐桐從幼兒園回來,一進屋就問我:“爸爸,你真該感謝我是你的女兒啊。”我抱起桐桐,親了她一下,說:“爸爸很感謝桐桐,給我們一家人帶來快樂,讓爸爸媽媽感到幸福。不過,你今天為什麼會提這個問題呢?”

“我今天在馬路上看到一個小女孩,一定要媽媽抱著她。可她媽媽已經很累了,她卻一點都不心疼。”桐桐憤憤不平地說。

妻子在旁邊解釋道:“那個女孩看起來比桐桐大多了,她媽抱著她,累得氣喘籲籲的,就把她放下來了。那個女孩就尖聲叫喊,還踢她媽媽的腿,咬她媽媽的手,並說,‘你是媽媽就應該抱孩子。’桐桐看得眼淚都出來了,對我說,‘那個姐姐真不懂事,那個媽媽好可憐。’”

“我們桐桐長大了,真懂事,能體諒父母了。”我連連誇讚女兒。

“那當然了,你想啊,你們把我從那麼小養這麼大,一天一天喂飯喂水的,還陪我玩,我該感謝你們,怎麼能為難你們呢?”

我和妻子聽桐桐說出這麼一大通感人肺腑的話,激動不已,我們幾乎同時說:“桐桐真是我們的好孩子。”

感恩是連接父母和孩子的一種很美好的感情。具有感恩心理的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不會給父母出難題,願意好好與父母溝通。

有一個叫竹葉青青的網友曾經在我的博客上留言:“為了教育女兒,我特意辭掉了工作,專心在家裏陪孩子。可如今孩子8歲了,事事都要我操心。我要求她獨立做事,她反而說我作為母親不管孩子,不夠格,沒有資格教育她。這真讓我傷心。”

很多同病相憐的媽媽,也紛紛留言。有的說,父母處處都以孩子為先,可孩子大了卻一點也不考慮父母的需求,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別人有的,自己就要,根本就不顧家裏的經濟條件,更不看父母的境遇怎樣。

有的說,現在的孩子一點感恩心理都沒有,認為自己得到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怨父母無能,認為父母沒有資格教育自己。

……

有一位與我長期交流的博友,叫將軍二世,他在下麵回了竹葉青青等網友一條:“我的孩子,我從來不特殊對待他,把他當皇帝供著。孩子的意識都是父母灌輸的,如果父母從小就事事以孩子為主,那麼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理所當然。”

一位叫龍飛鳳舞的網友寫道:“孩子的感恩教育應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當他無法做某事,父母幫助他做的時候,要讓他說謝謝,告訴他,這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暫時幫助他,等到他稍大點,就要讓他自己去做。”

要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對待孩子的態度,因為孩子的思想意識由父母的行為和態度決定。

桐桐有一個好朋友,叫嘉嘉。嘉嘉比桐桐大5歲,是桐桐在課外美術課上的同學,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嘉嘉最喜歡和桐桐聯合作畫,她說桐桐的線條感很好,色彩感也不錯。

那天,我去美術班接桐桐。美術班已經放學了,嘉嘉和桐桐在教室門口等候家長。隻聽嘉嘉跟桐桐說:“你要讓你爸爸給你買水彩,一定要買質量好的。我會讓我媽媽給我買。他們既然讓我們上這個課外班,就應該滿足我們的一切要求。”

桐桐很沒底氣地說:“老師沒讓買,上課也不用。我爸爸不給我買怎麼辦?”

“笨啊,你就說老師讓買,他不給買你就哭啊,就說你喜歡,你用得著。家長是幹啥的,就是幹這個的。你隻要說你喜歡,你用得著,你要啥他們就得給你啥。”

正說到這裏,桐桐抬頭看到了我,喊著“爸爸”跑了過來。嘉嘉的家就在美術班所在的小區裏,所以,她見我來接桐桐,和桐桐說了“再見”就走了。

我問桐桐:“你要買水彩嗎?”

桐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你要不想給我買也沒關係。”

“如果你需要,爸爸肯定會給你買。可是你要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你的奴仆,任你呼來喝去。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你得有感恩心理,不能為了滿足自己,就騙父母。”

沒有感恩心理的孩子,會有很多壞毛病,撒謊,欺騙父母,讓父母感到寒心,而教育他們改正也需要很大的功夫。讓孩子學會感恩,會讓你的教育一勞永逸。

感恩是一種人生態度,它使人積極,使人淡定,使人總能正向地看待一切,並冷靜地處理一切。教育孩子從小學會感恩,不但能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素養,更重要的是,還能融洽兩代人的關係,讓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