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教育常識的人都知道:隻有有了安全感,孩子才能安心地去發展其他方麵的素養和技能,所以,作為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安全感。但實際上,孩子也希望並有可能給予父母安全感,隻是大多數父母忽視了孩子表達的關愛,因而失去了孩子贈予自己的安全感,也破壞了親密的親子關係。所謂親密,就是能互相慰藉,互相取暖。
親密關係關鍵詞:愛在當愛時
家長教育反思:
1.當孩子要你陪他時,你會感到厭煩,認為他不理解你,還告誡他,你這樣忙碌完全是為了他嗎?
2.你是否能讀懂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3.你會在孩子向你表達尊敬和愛戴時,忽視孩子的感情嗎?
4.如果孩子不聽話,你會說不喜歡他嗎?
有一些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盡可能好的物質條件,終日忙碌,費盡苦心,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感情。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物質的富足。
作為父母,不能為了給家庭賺錢就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孩子有了吃穿,卻缺少關愛,是最大的悲哀。
我兒時的夥伴童大軍在19歲那年進了監獄,豆蔻年華卻失去了自由。雖然他離我很遠,但我和他一直有書信來往,我一直鼓勵他,希望他能積極地看待生活。但他卻一直無法釋懷,尤其憎恨失職的父親。
大軍的父親是我們那裏一個很有名的商人,很早就承包了鉛礦,日理萬機,也日進鬥金。大軍很小的時候,就是個敗家子,一樂就花錢,一怒就撕錢。連老師都說他腦子有問題,可我知道他其實是太痛恨錢,他認為是錢奪走了他的父親。
我之所以了解這些,是因為我是大軍的學習小組長。有時候,周末,我會帶上我的幾個組員,一起到供銷社後麵的杏林坡去玩,當然,是打著學習的旗號,美其名曰:開學習會。
大軍隻參加過一回,我讓他讀他的作文,但大軍什麼都沒有寫,我就告訴他,想什麼說什麼,這樣的文章最具真實感。大軍一聽來了勁,說:“胡說啊,那我最拿手了。”
我知道大軍對這樣的學習會是滿不在乎的,所以就激將道:“你要說得能讓我們幾個人感動,那我就叫你師傅。”大軍要大家作證,我們兩人擊掌為約。
大軍想都沒想,就說:“我今天的作文題目就是我恨父親……”我和其他幾個組員聽得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大軍接著說:“我的父親從來沒有陪過我。一年到頭,我隻能見他三麵。每次見麵,我就能聽到兩句話,‘你小子這輩子命好,攤上這麼個有錢的爹。’‘你小子給我好好學習,不學習就要挨揍。’爹啊,你生了我,可沒養我,你給了我錢,卻不知道人人背後都說我是神經病。”
大軍說完,我和幾個小夥伴都沉默了,好半天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