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連忙改口說:“當然,桐桐的語文很好,又善於表演,能掌握人物心理,肯定能演好。”桐桐這才轉怒為喜。妻子又問道:“那你表演哪一段呢?媽媽能不能先睹為快?”
桐桐很喜歡在我們夫妻兩人麵前表演,所以一聽媽媽如此說,立刻擺好姿勢,一會兒演長工,一會兒演周扒皮,一會兒又演地主婆,忙得不亦樂乎。妻子看著看著終於忍不住了,擺著手對桐桐說:“地主婆的表情不對,周扒皮的聲調也太柔和了。長工底氣又太足了。應該這樣,這樣,這樣……”說著,就長篇大論起來。
開始桐桐還聽著,後來終於不耐煩了,說道:“我認為周扒皮就是這樣的!你就是看我幹啥都不好!”說完一賭氣扭身走了,再也不聽妻子那一套了。
指導孩子提高認識時,一定不要在孩子興趣正濃時批評孩子,而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強求孩子接受成人的看法,給孩子慢慢體會的時間,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藝林是一名教育心理谘詢師,也是我的網友,因閱讀我的博客而與我相識。我們經常在網上討論教育問題,還介紹自己的孩子相互認識。藝林家有一子,叫藝智,和桐桐同歲,兩個人很快成了朋友。
我和藝林聊天時,桐桐和藝智經常會加入聊天。為了不冷場,我會告訴桐桐怎麼跟叔叔說話,怎麼跟哥哥說話。藝林也會指導藝智怎麼跟我們聊天。
那天,我告訴桐桐,跟藝智說說學校裏的事情,互相介紹一下和自己關係最好的小夥伴。桐桐很聽話,馬上就跟藝智說起學校的事情來。
那邊藝智不願意了,他說:“叔叔,我們都是大孩子了,為啥聊個天還得受你的控製。我們難道沒有說話的自由嗎?”
我一時無言以對。
孩子在玩耍、交友、學習或做其他事情時,如果沒有想法,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思路;但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就要讓孩子自己做主,父母不要想去控製孩子,否則會引發矛盾。
父母人生經驗豐富,作計劃和決定都趨於成熟。當聽到孩子的幼稚想法或者看法時,父母會忍不住對孩子進行指導,並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見去執行。而年幼的孩子很難理解父母的想法,這樣,兩代人必然會發生矛盾。其實,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要耐心地等待孩子在幼稚中慢慢成熟,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