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恰逢此時武威太守馬隆領兵討伐鮮卑族叛亂,抽調了漢中和部分益州的糧草和軍隊,使得王衛手中的部隊顯得捉襟見肘,無暇對隔江對峙的漢軍發起進攻。而漢軍也得到了難得的休息機會,開始了軍隊的整訓和民力的蓄養。
漢軍盡管經曆大勝,但當時也隻占有永昌、建寧、雲南、朱提、南廣、越巂六郡,這些州郡多是未開化之地,漢夷雜居,人口稀少,不但兵員補充困難,連軍資補給也不充裕。劉玉雖算得上是常勝將軍,民政之事卻並不精通,一幹將領謀士當中,也隻有李辰、次子劉盛稍具才能。實在沒有辦法,劉玉和眾人商量之後決定招賢,畢竟那時候還沒有科舉考試,漢朝實行的察舉製也早已名存實亡,在這蠻荒之地想找到個把人才也隻好如此了。
很快招賢的告示貼了出去,並傳至鄉裏。很快,各個郡守和縣衙來了不少自稱是奇能異士的人才,縣令和郡守們還算用心,再剔除了一些招搖撞騙的混混後,將剩餘的三十三人送到了劉玉的府上。
劉玉對此十分看重,決定和李辰、趙信、次子劉盛一起考驗考驗這些人。而這些人中有三個成了大漢王朝中興的脊梁。
第一個叫韓忠,年二十五。韓氏本是長安大族,後其祖上至益州做官,便舉家遷至成都,其祖父亦曾在蜀漢朝中任職。隻是適逢戰亂家中屢遭盜賊、亂兵騷擾,韓忠便在少時棄文從武,練就了一身硬功夫。
趙信打量著站在身前這個孔武有力的年輕人道:“南廣太守推薦,說你善騎射,通兵法,可否一試?”
韓忠道:“悉聽將軍吩咐。”
趙信道:“取兵器,備馬。且讓韓壯士一試。”
韓忠卻道:“謝將軍大人,怕是這些用的的不太趁手,請允許小民使用自己的兵器。”
趙信看了一眼劉玉的表情後,道:“也罷,盡管是出你的本領來吧。”
韓忠領命走進府院中簡易的演武場,拿出自己的弓對著一百五十步外的箭靶連發三箭,全中紅心,發箭之快令趙信也微感一驚。更讓趙信的吃驚的還在後麵,隻見韓忠向後又退了三十步,再發三箭,又是全中。趙信不禁道:“好臂力。居然能開一百八十步的硬功。”接著韓忠又連射三個飛靶,還是全中。連劉玉也不禁暗暗讚賞起來,道:“真乃神弓手。”
隨後,韓忠又取出一幹寒鐵大槍,舞起來虎虎生風,兩個負責考核的校尉接連敗下陣來。
趙信見狀也不禁手癢起來,請示劉玉後便披甲上陣要和韓忠交上幾手。趙信使用的乃是一柄大刀,重達八十斤,剛好和韓忠使用的寒鐵大槍一樣重。兩人試探幾招之後便放開手腳對戰了起來。
韓忠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陣趙信也連連進攻,一杆大槍使得上下翻飛,舞若梨花。而趙信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宿將,招數雖沒有韓忠那麼花哨,確是極為實用,招招都是攻向要害,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
兩人鬥了六十餘合,韓忠的槍法已經開始逐漸散亂下來,終於被趙信抓住個破綻,打下馬來。
雖說韓忠敗了,劉玉的心中確是十分的滿意,趙信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將,一向以勇力自誇的李明也隻能在他手中接過六七十回合。
接著趙信和李辰又考校了韓忠的韜略和兵法,見韓忠也一一對答,劉玉心中更是欣喜,便起身道:“你可願為大漢效力?”
韓忠半跪道:“小民祖上世為漢臣,小民願法先祖,誓為漢臣。”
劉玉道:“我這就暫封你為和戎護軍,到盛兒的連弩營中任職吧。”
劉盛對韓忠早已是十分喜歡,聽父親這樣說,忙道:“謝父親。”
韓忠也急忙上前謝恩。
第二個人叫陳德,原是越巂郡中的一名小吏,此次毛遂自薦深受越巂郡太守的賞識,便把他舉薦給了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