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燒大芒山(2 / 3)

見眾人又陷入沉默之中,劉盛起身道:“父親,我到有個主意不知可不可行?”

劉玉道:“盛兒但講無妨。”

劉盛道:“早年曹操破青州黃巾軍時收其降眾三十餘萬,編為青州兵,行屯田之策,成為逐鹿中原的資本。昨日聽李長史言及降兵多是蜀中之人,心中便有效法屯田的想法。南中三郡地狹人稀,此次我軍三萬主力出征幾乎已是包括部盟在內的全部家底,得此萬餘生力軍安有棄之不用之理。”

劉玉一邊捋須一邊聽著兒子的計策,心中頗為欣喜。但卻絲毫沒有表露出來,隻是淡淡的說道:“你們怎麼看?”

其實這是欣喜的不隻是劉玉,還有劉盛亦師亦友的長史李辰,見劉玉發問,便起身道:“小將軍此法甚好,可謂一舉多得。”

趙信、馬興等人雖說沒有聽過曹操的屯田之舉,但聽劉盛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有得到了長史李辰的讚同,想必不錯,便都起身道:“末將附議。”

劉玉道:“既然如此。盛兒,此事你要好好謀劃一番,待破了晉軍之後便可實行。不過要先打退晉軍才是,各位至於如何退走晉軍可有良策?”

李辰起身道:“晉軍此次南下本是趁漢中諸葛誕的魏軍主力北上之機,想一舉攻下南中三郡,意在速戰速決,絕不會想到做持久之戰。昨日詢問俘虜之時,可以肯定晉軍的後勤供給並沒有做好長期供應的打算。若能毀得晉軍的糧草,必可使其不戰自退。”

看著李辰自信的表情和語氣,劉玉已經猜到他這位“軍師”一定又想出了妙計,卻並不說話,等著李辰道出後情。

坐在一旁的李明卻憋不住了,說道:“隻是晉軍糧草輜重多在大芒山下的大營之中,守軍有數千人,且距離騎兵營地不遠,強攻怕是不妥,即便是拖住晉軍騎兵,這糧草大營三麵環山即使險峻,隻有東麵可以進入,我軍即便強攻也很難輕易得手啊。”

眾人又將目光投向了李辰,斷敵糧草之策誰都想得出,隻是這如何斷卻要費上一番心思了。

李辰接著說道:“晉軍新敗之後,其輜重營的守衛的步兵兵力一定受到很大損失,守衛雖不敢說空虛,但也一定有機可乘。李將軍所慮不錯,正麵強攻機會不大。但我們可以在大芒山上做文章,大芒山山勢陡峭,南中之人盡皆所知,常人實難攀越,但小臣在建寧營中曾聽忙長和朵哈將軍說起,南中部盟的勇士之中多有在懸崖峭壁采藥維生之人。我們可以將這些勇士編為一隊翻越大芒山,夜襲晉軍輜重。隻是需要這些勇士從大芒山之南的翠微穀進軍,以避開晉軍耳目。且山中行軍不易,恐怕需要三四日時光才能抵達大芒山,到時正是上弦月,下半夜沒有夜光,正好可以潛伏進入。行軍之時萬不能起火,防止泄漏行蹤。此行人馬也需仔細挑選,且人數不宜過多,潛入敵營之時隻需四處防火盡量避免與晉軍廝殺,隻要火勢燃起,便是功成。到時主公可再遣一軍襲擾晉軍,必獲全勝。”

劉玉道:“計策確實不錯,隻是這負責夜襲的勇士卻是極是凶險,不知誰可以擔此重任啊?”說罷,目視部盟的三位將領。

朵哈木諾和忙長克也早已聽明白了李辰的話中之意,此戰雖是凶險,但要做成也並非沒有可能,而且隻要成功必是大功一件,對以後自己的部落地位的提升會大有幫助。但還不等二人開口,曼蘇便起身道:“昨日峽口之戰,朵哈、忙長兩位將軍立下大功,唯獨我還沒有立下功勞,竟也受到主公重賞,此次正式曼蘇立功之時,兩位將軍就不要與我爭了吧?”說罷單膝跪下,準備接下將令。

朵哈木諾和忙長克一看,見失了先機,卻也不甘示弱,同道:“我也願去。”

見兩人前來搶,曼蘇急道:“主公,我曼蘇一家世代以采藥維生,高山深穀如履平地,此番作戰曼蘇非去不可,即便不為統帥,也要參戰。”

劉玉見三人竟毫不畏懼,紛紛請戰,心中頗為歡喜,開口道:“三位將軍如此勇毅,值得稱讚。曼蘇將軍擔此夜襲之任確實較為合適,其餘二位將軍也不必煩惱,戰事還長,二位將軍自有建功之時。”

二人見劉玉發話,也自覺爭不過曼蘇,便也隻好作罷。

劉玉抽出令箭道:“曼蘇接令。著甄選善於攀越之勇士組成夜襲隊伍,兩日後出發,五日後入夜開始襲營。”

曼蘇接過將令,道:“曼蘇領命。”

劉玉又拿出一支令箭,道:“都尉馬興接令,著你加緊操練本部騎兵,待八日後夜裏,騎兵出動隻需在晉軍大營之前虛張聲勢,以為疑兵,擾亂晉軍,切記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與晉軍正麵交戰。”

馬興一聽精神一振,心道:終於有機會一展自己的騎兵指揮才華。立即起身到:“馬興領命。”

劉玉又接著說道:“盛兒,這幾日你和李長史共同研究一下屯田的具體方略,若是此次夜襲順利,屯田會很快開始實行。其餘將校也要抓緊操練本部兵馬,晉軍雖遭失敗,但主力尚存,尤其是重甲鐵騎戰力之強,一時間尚無破解之法。各位將校不可放鬆大意。”

眾人道:“諾。”便紛紛退出大帳。

再說晉軍這一方,其實現在的王衛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間。進攻討不到便宜,這樣灰溜溜的撤走又不甘心,自己損失者這麼多人馬卻寸功未建實在沒臉回去,連續幾日苦悶至極。見主帥如此,眾將也沒有什麼好主意,這些人都是上陣掄刀砍人的主,要憋出什麼妙計卻比登天還難。都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張素這個犯了軍法的軍師身上。平時這些將軍最為看不起的就是這個酸腐書生,可現在沒辦法隻好指望他能想出好計策來了。張素因為在王衛出兵攻打北峽口當日說了幾句不吉利的話,引得王衛十分不快,兵敗後幹脆將此罪責與張素的言辭聯係在一起,說張素有通敵之罪,將他關押了起來。張素現在雖在牢房之中卻對晉軍當前的處境也很清楚,他實在沒什麼好法子。但在眾將一再的哀求之下,也隻好出了一策,隻是對眾將說,策略並不高明,不知大將軍能否采用。眾將早已聽不進後邊的話,爭先恐後的向王衛獻此計策——激將法。按照張素的說法,劉玉雖然能謀善戰,他手下的部盟之兵卻多是有勇無謀之人,可以散播流言於漢軍營中,說是南中蠻夷膽小如鼠,不敢與晉軍交戰雲雲。

數日後,漢軍陣營中的寧靜再次被打破,這些部盟的勇士本來多是粗放好鬥之人,見軍中無事,又聽得晉軍散播的流言,開始生起是非來。盡管被忙長克和朵哈木諾製住了,但部盟營中煩燥之氣依舊未消。

劉玉得到報告之後,馬上意識到了晉軍的計謀,決定將計就計,便對朵哈木諾和忙長克吩咐道:“你們這就傳出令去,我軍在休整數日,五月初十並出兵與晉軍決戰,以彰部盟勇士之威。”

朵哈木諾疑惑的問道:“主公,上次軍議,不是定在初八夜襲嗎?”

劉玉道:“當然不改,按原計劃進行。剛才的那道命令是說給晉軍聽的。”說罷,劉玉會意的一笑。

朵哈木諾和忙長克卻一點沒明白劉玉的意圖,但既然主公吩咐了,照做就是。

得到準備出戰的命令,部盟營中很快平靜下來,都在磨刀霍霍,準備割掉晉軍士兵煩人的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