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哈木黎送走眾人之後,本打算休息幾日便趕往建寧與劉玉商議備戰之事。但是巫師卻百般勸戒,說他的身體實在不宜長途跋涉。無奈之下朵哈木黎隻好派人到建寧去請劉玉前來。
其實,遠在建寧的劉玉並不輕鬆,一直在關注這晉軍和閬中的動靜,他知道現在劉氏皇族的處境已是危若累卵,任何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周到,便極有可能滿盤皆輸,興複漢室的大計就會付之東流。
接到朵哈木黎使者送來的信件之後,劉玉知道閬中之事雖然處理的幹淨利索,但還遠遠沒有結束。他將長子劉坤叫到身邊吩咐一陣後,便率領著少數隨從直奔閬中朵哈木黎的臨時大寨。
來到朵哈木黎的大寨已是四月初一,劉玉未作休息便直奔朵哈木黎的大帳,見到重傷之後躺在床上休息的朵哈木黎,劉玉不禁心中一酸,道:“兄弟你這是何苦啊?早知兄弟如此認真,為兄當真不該出此下策啊!”
朵哈木黎道:“忙長赤向來多疑,不會相信我們的。舍我一人之人便換來萬千族人免於流血也是值得的。大哥不必自責。”
查看了朵哈木黎的傷勢後,二人便屏退左右。開始談論如何備戰晉軍南下之事。劉玉說道:“晉軍南下是早晚的事,這兩年為兄在成都、江州等地安插了一些密探。前日,探哨發來消息,晉軍已經計劃南下了,時間大概在四月中旬,領兵將領原益州牧王睿的族弟王衛。估計人數在五萬左右。”
朵哈聽到晉軍竟然有如此之數,心中微微一顫,說道:“晉軍果然勢大,不知大哥可有退敵良策?”
劉玉道:“這兩年我在南中三郡一直操練兵馬,隻是這三郡地狹,人口不多。可用之兵約在兩萬。不知部盟之中可還有兵勇可用?”
朵哈木黎道:“除了部盟南境駐紮一軍和各部必要的護衛,可抽調的勇士總不少於五萬人。其中朵哈、忙長兩部各有一萬五千,其餘部落也能湊夠兩萬。”
劉玉道:“部盟剛剛經曆變故,人心未穩,還是不要全部調用的好。我打算在朵哈、忙長部各調用五千人,其餘部落隻少量的抽調一些精銳之兵。”
朵哈木黎略帶憂慮的說道:“兵馬是不是少了些?”
劉玉道:“不少,隻是我有個要求,部盟之中的藤甲兵要全部抽調。”
朵哈木黎聽到“藤甲兵”三字,沉思了一會兒道:“自諸葛丞相在盤蛇穀大破藤甲兵之後,由於藤甲製作不易,加之恐懼火攻,現在各部的藤甲兵並不多,也就在五千人上下。”
劉玉道:“兄弟不必擔心,隻要藤甲兵到,便有破敵之策。”
朵哈木黎看著胸有成竹的劉玉,心裏稍稍安定了些。他知道,他這位義兄,可算是身經百戰。既在南中平過亂、滅過外族之敵,也曾被蜀漢後主調到漢中前線對陣過魏軍鐵騎。軍事才華自然了得,可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這位義兄如何能指揮的了部盟之中的兵勇,這些部盟的勇士向來隻聽從部落大王火勢部盟首領的命令,雖然義兄在部盟威望很高,但畢竟不是部盟中人,未必完全控製的了局麵。若是自己的傷勢沒有那麼重,可以一同出戰,這也算不上問題。可如今必須想個好辦法解決此事。
想到這裏,朵哈木黎開口說道:“小弟相信這部盟之中論起行軍用兵絕沒有人比得上大哥,這部盟之中的兵勇戰力絕不比大哥手中的漢軍差,隻是擔心大哥號令起來怕是不易。小弟這裏有一枚部盟令牌,見此令如我親臨,送與大哥,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小弟會安排族弟朵哈木諾親率朵哈族的勇士參戰,以助大哥一臂之力。隻是這忙長部剛剛經曆巨變,恐怕一時不好約束。”
劉玉一邊接過令牌一邊說道:“多謝兄弟為哥哥想這麼多,為兄就不推辭了。退敵之日在將此令還給兄弟。這忙長部落恐怕還要親自去一趟,現在執掌忙長部的大權的三位長老德高望重,應該部落裏不會有大的動亂。隻要能說服這三位長老,便可控製得了忙長部的兵勇。此事為兄會妥善處理的,兄弟還是好好養傷,早些休息,不必為此事過多費神,明日我便趕往忙長部落,遊說此事。”
朵哈木黎道:“軍情緊迫,兄弟就不留大哥了,多多保重。”
劉玉辭別朵哈木黎後,回到朵哈木黎為自己安排的臨時帳中,立即寫了兩封信件。一封是給奮威將軍趙信和行軍長史李辰的,要他們抓緊操練兵馬,並在建寧大營搭建可供萬人使用的新營寨和糧草。另一封是給長子劉坤的,要他按照先前的吩咐備齊物品,直接前往忙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