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真情期待需“心”有成竹(2 / 3)

消除不必要的孕前擔憂

一些打算要小孩的準媽媽有著自己的一些擔心:怕懷孕後影響自己優美的體型;害怕分娩時產生的疼痛;還擔心沒有經驗,帶不好孩子。其實,這些擔心都是沒有必要的。雖然懷孕後,孕媽媽的生理上會產生一係列的變化,體型也會發生一些改變,但是,這些都是暫時性的。

隻要堅持鍛煉,孕媽媽產後的體型就會很快得到恢複。很多年輕女性在產前做孕婦體操,產後認真進行健美鍛煉,不但身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體型也很快恢複了原狀,甚至比孕前更加優美迷人。分娩時所產生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隻是短暫的,而且並沒有民間傳言的那麼駭人聽聞,隻要能夠很好地按照要求去做,同醫生密切配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痛苦,平安分娩。

現在的準父母大都是獨生子女,孕育下一代不但是他們心中神聖而光榮的事情,對於雙方的父母來說,更是一件大事。在孕產前後,家中的老人都會對母子關懷備至、細心嗬護,在老人的指點和幫助下,養育孩子不但不會成為準父母的困惑,反而會成為生命中更珍貴的快樂。此外,在信息發達的今天,關於孕育、育兒的知識很輕鬆就能找得到,還能通過各種途經分享育兒專家的心得體會,使孕育不再成為令人望而生畏的難事。

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晶,是夫妻共同生命的延續,相信有了可愛的寶寶後,年輕的父母自然就會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到了那時,或許這些擔心早已無影無蹤了。

具備積極的生育態度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待懷孕是順其自然;有些人是既然懷孕也就無可奈何地接受了;還有些人早就計劃要孩子,現在懷孕了,當然很是歡喜。這幾種不同的態度對妊娠的影響也就截然不同:

第一種情況是一切聽之任之,倒也自在。懷孕本為自然的生理過程,既然結婚成家了,有孩子也是自然的,不驚慌、不恐懼,心態平和。

第二種有些不願意,又不願做流產。這種無奈的心理不好,既然選擇要孩子了,就得有積極的生育態度。

第三種以樂觀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宮內胎兒也會感覺到這種歡樂氣氛而生長發育得更好。但是也得想到妊娠本身會有很多未知問題的存在,如流產、胎兒發育異常情況等,切忌大喜大悲。

還有一種態度是真正要不得的。有些夫妻,婚後關係不融洽,婚姻處於危險的邊緣,而想以生孩子來改善雙方的關係,把孩子作為婚姻的紐帶。結局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確實使婚姻關係得到改善;二是孩子的到來並沒有給搖搖欲墜的婚姻帶來轉機,這對孩子是極不負責任的。

所以,要孩子應建立在穩固的婚姻家庭關係基礎上。夫妻雙方都願意有一個小寶寶,並願意肩負起做父母的責任,以歡樂、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做好麵對“孩子”的心理準備

對於每一對夫妻來說,孕育後代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兩人要共同經營的“事業”。每對計劃懷孕的夫婦在做出決定前,都要冷靜地考慮一些今後在孕育、養育、教育孩子等方麵的實際問題,這也是為人父母對家庭、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1)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否經得起孩子的考驗。要知道有了孩子,夫妻之間就有了一個“第三者”,這個“第三者”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負擔、社會的責任,而且還要在夫妻的情感世界中掠取一部分“領地”,這勢必會衝淡夫妻之間的感情,對此,夫妻二人要做出很好的選擇,並且要在做好為人父為人母的同時還要做好為人夫為人妻的雙重角色準備。

(2)孩子是否是你們雙方都希望擁有的。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男女結婚就是為了生育後代、延續種族。但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婚姻愛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很多的青年男女,他們不再為續“香火”而結合,更多地是出於愛而結合,所以在婚後就有可能在生育孩子上產生矛盾。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方麵的原因,如覺得自己不夠成熟,還不可能很好地教育孩子等等,這些都會使得夫妻二人在孕育孩子這件事上產生矛盾,所以關於孩子的要與不要,應夫妻雙方共同協商,彼此都願意才行。

(3)孩子是否會影響夫妻雙方的事業。有了孩子,雙方都要為孕育孩子作出貢獻,這多少會牽扯人的精力。尤其是女性,對孕育子女的付出要比男性多得多,有的女性為了孩子甚至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業,成為專職的家庭主婦。所以在計劃懷孕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從實際出發,爭取做到事業、孕育雙豐收。

(4)你的家庭經濟實力是否足夠負擔養育一個孩子。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人帶來負擔。孕育孩子需要家庭經濟做後盾,所以在計劃孕育前一定要考慮這一點,如果經濟條件暫時跟不上,最好暫時不要計劃懷孕。

此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需要夫妻二人在計劃孕育前納入自己的考慮之中,所以年輕的父母在計劃孕育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麵的心理準備,隻有這樣才能從心裏真正接受孕育子女的事實。

孕前夫妻之間應學會寬容

夫妻之間需要和諧的氣氛、和諧的情調。祖國醫學《訂增養生藥言》雲:“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氣”。夫妻之間互相寬容,則是增和氣、添喜氣的要素,必利於養腎,使心情愉快,更利受孕。

夫妻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摩擦、爭吵,這往往造成一些煩悶和苦惱。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夫妻間對於對方身上的缺點毛病,或性格上的特點、生活上的習慣,能夠諒解、善於寬容,就會使矛盾得到調和,使夫妻感情更加和諧而雙方身心健康。這對孕育成功非常重要。

(1)要多溝通

出現不良情緒時,夫妻之間需要多溝通,互相協調彼此的心態。夫妻之間凡事要互相忍耐,如果意見不同想要大聲說話時,互相先離開一會兒。夫妻要彼此以誠相待,一方心態失常時,伴侶需要好好勸導和安慰,幫助對方擺脫困境,想方設法幫助對方忘掉不愉快的事。夫妻雙方在這一時期更要相互包容和忍讓,盡量避開平時容易引起爭執的話題,保持平和的心境。

(2)夫妻間要寬容

怒多緣於爭執不肯讓步,故夫妻雙方都需學會合理的讓步。雙方要各自克製,多作讓步,不要以牙還牙、寸步不讓;要有氣量,不要斤斤計較、處處指責;要有理智、留有餘地,不要說過頭話,傷害彼此感情;要多想想素日夫妻恩愛,說話注意互相尊重,不要輕率說“斷交”一類的言詞,不給對方惡性刺激;要多規勸,善於思想交流,不要火上澆油,使用激怒方法;要主動打破僵局,結束不愉快的“衝突”,不要打“持久戰”,導演惡性結局。

(3)遇事冷靜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冷靜下來思考可以避免魯莽、失態和操之過急的一時衝動。許多夫妻不和,甚至出現悲劇,就是由於一時不冷靜造成的。《壽世保元》講到“物來順應,事過寧心”《備德錄》強調:“調治要訣,隻一靜字,事過心清涼,則心不為凡事所累,自得清靜。”夫妻之間,隻要立足於合,自覺禮讓,遇事冷靜,就會使家庭的生活和睦、融洽。

(4)隨和、禮讓

夫妻相處要以寬忍為懷。因為夫妻發生口角,多數沒有什麼根本的利害衝突,為何不能忍讓呢?因此,當一方“無禮”時,另一方應理智地讓步,暫且退避三舍,另一方的怒氣就會“冰消雪化”。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兩口吵架不記仇。忍讓之後,繼之以忘。互相體諒、互相諒解、互相支持,家庭中就會避免矛盾的發生,有怒氣就會很快煙消雲散了,夫妻也就和解恩愛了。

學會寬容,這對孕前的夫妻非常必要。夫妻感情和諧,身體就會更加健康,精子、卵子就能正常發育生長,受孕概率就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