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未來可能需要改變的生活
如果婚後夫婦都希望盡快生育,雙方必須在心理與精神上做好準備:
(1)接受女性懷孕的特殊變化
妻子可能在形體、飲食、情緒、生活習慣等方麵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此時對丈夫的依賴性將更強。
(2)接受未來生活空間的變化
新生命的誕生會使夫妻雙方感覺生活空間變小了。
(3)接受未來情感的變化
無論夫妻哪一方,在孩子出生後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情感轉移到孩子身上,從而使另一方感到情感的缺乏或不被重視。
(4)接受家庭責任的增加與應盡的義務
懷孕的妻子需要丈夫的理解與體貼,尤其平時妻子做的體力勞動,在孕期大部分都會轉移到丈夫身上;孩子出生後,夫妻雙方對孩子的義務與對家庭的義務都在隨著時間的遷移而增加。
不論夫妻正在盼望著懷孕,還是對此抱有隨遇而安的想法,或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困惑、擔憂、恐懼,甚至在還沒來得及做任何基本準備時已經懷孕,一旦懷孕成為事實,就要愉快地接受它。要知道,懷孕、分娩不是疾病,而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絕大多數的女性都要經曆這個階段。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境迎接懷孕和分娩的到來,以愉快、積極的態度對待孕期所發生的變化,堅信自己能夠孕育一個代表未來的小生命,完成將他平安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就是我們需要做的心理準備。
這種心理準備包括夫妻雙方。丈夫充分的心理準備可以幫助妻子順利度過孕期的每一個階段,並為孩子未來的生長發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夫妻間商量是否懷孕
結婚組建新的家庭後,下一步就要考慮到新的家庭成員“小寶貝”的出生問題。綜合考慮各方麵的因素,以及未來家庭的建設,選擇適當的時期妊娠和分娩是很有必要的,這就是計劃生育。
具體來說,在確定是否要孩子之前,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1)家庭的經濟條件是否具備
如果經濟條件不具備就急於生孩子,會給生活帶來麻煩,也會給自己的家庭增加負擔。
(2)要考慮自己的年齡、工作、學習是不是適於要孩子
如果是年齡小、剛開始參加工作或正在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就應該考慮晚一些時候要孩子,集中搞好工作、學習,從而有利於自己事業的發展。
(3)要考慮自身的健康狀況
比如身體比較虛弱或正在患某種疾病,就要推遲懷孕生孩子的時間,待身體健康狀況好轉後,再考慮懷孕問題。
(4)要考慮是否有遺傳病史
如果家庭中有遺傳病史,如遺傳精神病、智力低下、機體病患等,就要向醫生谘詢,是否可以生孩子。如果盲目地生孩子,可能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
孕前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精神心理因素在女性懷孕過程中具有雙重作用,即良好的精神心理因素能促進健康妊娠;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會影響受孕,也會影響妊娠過程。準備懷孕的婦女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主動調節不利於受孕的不良情緒,使自己的心理有一個好的狀態,為懷孕創造條件:
(1)加強思想個性修養
可以閱讀一些有助於精神心理調適及平衡的書籍,看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增強自控能力和對刺激甚至是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主動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是豐富多彩的,由方方麵麵共同組成,其中協調和處理好人際關係是關鍵。對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要堅持原則、端正態度、不卑不亢、不傳播是非、不聽信流言、不滋生事端、對上級尊重、對同事友好、對家人關愛、對朋友親切,自然會如魚得水,心態也就好了,有利於懷孕。
(3)培養良好的工作、學習方式
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又是相對獨立的一員。隻有自己建立良好的精神狀態,做到自強、自尊、自愛、自立,並且在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中探索適合於自己的最佳方法及心理調節措施,使自己很快進入新的角色、適應新的環境,才能保持心情輕鬆愉快,這既有利於工作,也有利於受孕及妊娠。
孕前做好心理準備
(1)調試夫妻關係
如果夫妻雙方經商量決定要孩子,則無論從心理上、生活上,夫妻雙方更應多為對方著想,尤其是丈夫對妻子應體貼、照顧,給孕婦創造一個愉快舒適的環境,讓她有平和愉快的心態。家庭生活以孕婦為中心,以利於順利度過孕期。生孩子不僅僅是妻子一個人的事,同時也是丈夫的事,更確切地說是整個家庭的大事。
從性生活上說,懷孕初期受精卵剛剛著床,胎盤尚未完全形成,過度強烈的性生活會使子宮收縮,容易造成流產。所以盡管女方體態沒什麼改變,不妨礙過性生活,但還是應該減少次數與強烈程度。懷孕後期,孕婦體態改變較大,要避免撞擊膨大的腹部。孕婦外陰、陰道柔軟,充血容易受傷,動作應輕柔些。預產期前1個月,子宮對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易導致早產、早破水和感染,應停止性生活。所以,這些都需要夫妻雙方考慮,特別是做丈夫的,心理上更要有所準備。
(2)解除生活顧慮
當要孩子的決定做出以後,自然要經曆一個從懷孕、妊娠直到生產和哺育的全過程。這個過程要占用夫妻雙方很多時間,這些時間將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較大影響。如果預先有所計劃,認為這一切都不會給生活帶來太大的壓力,就不會為要一個孩子而顧慮重重。孕育這段時間,夫婦雙方都要為未來的寶寶負起責任。關心寶寶的成長,不是從寶寶出生之後開始的,而是從懷孕之前便開始了。
(3)保持樂觀情緒
未來寶寶的健康與母親孕前和孕後的精神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微妙關係。樂觀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對未來寶寶的成長大有裨益。所以,夫婦雙方在決定要孩子之後,要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麵對未來,把憂愁拋在腦後,讓希望充滿生活中的每一天。在打算懷孕的日子裏,夫婦雙方盡可能放鬆身心,多找些樂子,多做一些有趣、有益的活動,盡量減輕生活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讓彼此都寬心、開心、順心、安心。要相信,如果整日開心快樂,就會帶來一個同樣開心、快樂的孩子;相反,如果整日愁眉苦臉,就可能會帶來一個同樣愁眉苦臉的孩子。
(4)做愛要求
良好的心理因素與和諧的性生活緊密結合,是達到優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實現優生的性生活應具備下列心理準備:
①做愛時,夫妻雙方的注意力要集中,完全排除其他無關意念和事情的幹擾。
②夫妻雙方都有做愛的要求,並為此感到輕鬆愉快,而不僅僅是單方麵需要,或者將做愛視為負擔和痛苦。
③夫妻雙方都有正常的性欲望和性衝動,而不僅僅是一方。
④夫妻雙方要在高度的興奮、愉悅、舒坦、滿足中完成性行為,而不是索然無味。
⑤性交過程中,夫妻雙方激動、興奮、歡快的情緒應趨濃烈,並互相影響、感染、激勵對方。如果一方的言行,甚至呼吸、表情、姿勢、語調等方麵,都顯出勉強、不自然或者為難的表示,就會削弱對方興奮、歡愉的情緒。
並非每次性生活夫妻雙方都要達到這些要求,有時也會因偶然因素使性生活不盡如人意,缺乏正常性快感,也是不足為奇的。隻要對方體諒,即可在下次性生活中得到補償。
根據夫妻性生活的心理特點,為保持性生活的和諧、提高滿意度、避免心理性的性功能障礙,夫妻雙方同房時應創造良好的環境,排除一切情緒幹擾,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愛之中,並同步進入性興奮、性高潮期,和諧地度過消退期,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性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隻有這樣,才能使夫妻性生活保持最佳心理狀態,獲得極大的精神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