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新媽媽的身體護理與保健(1 / 3)

產後要在產床上度過兩小時

分娩總算結束了,聽到寶寶的啼哭聲,此時新媽媽的心裏一定充滿了喜悅。然而,筋疲力盡的新媽媽,此時還要在床上度過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仍然不能懈怠。現在有一個第四產程的概念,即從分娩完成到產後兩小時之內這個時間段,處於第四產程的新媽媽一定要在產房度過。那麼在這兩個小時裏,新媽媽需要麵對哪些問題呢?

◆母子見麵

在寶寶出生以後的第一時間和寶寶進行擁抱,會加深母嬰的感情。這之前產院必須對新生兒進行各種檢查,等到檢查完了,新媽媽的狀態也恢複得差不多了,此時母嬰就可以見麵了。新媽媽抱起孩子時,要注視寶寶的眼睛,同時讓寶寶緊緊地貼在自己的身上,並要及時讓寶寶吮吸乳頭。這樣,不但有利於寶寶記住媽媽的氣味,也有助於催乳、下乳。

此外,媽媽可以檢查一下寶寶的身體情況,例如,寶寶的囪門,如果囪門能夠“噗噗”地跳動就說明正常。

◆產後出血

有些新媽媽會有突發異常出血的情況,因此在產後這兩個小時內一定要密切觀察。一旦子宮不能夠收縮,就會出現持續出血的狀況,這時候就必須注射子宮收縮劑,此外,通常會在腹部放置保冷劑。如果腹部的溫度降了下來,就有利於子宮的收縮,就能防止持續的出血。這段時間護士會定期按揉宮底,這是為了防止產後出血。揉宮底可能會讓新媽媽有不舒服的感覺,剖宮產的可能會更明顯,自然分娩可能會好一些,但也有疼痛的感覺,但是為了止血,新媽媽一定要配合醫生和護士。

◆會陰部的傷口護理

在會陰部切開或者會陰撕裂的情

況下,要進行局部麻醉的傷口縫合。縫合以後,傷口會恢複得很好。在切開的情況下,由於傷口呈直線狀,縫合起來比較容易;而撕裂的情況下,傷口是參差不齊的,所以需要更加細致的縫合。

◆更換衣服

由於分娩過程中會出大量的汗,所以要為產婦擦拭身體和更換新的睡衣。此外,還要準備成人紙尿褲,因為剛剛生產完的新媽媽,不但會有各種排出物,還會持續地出血。所以,要及時更換產婦的內褲以及床褥。

◆注意保暖

這時候,新媽媽可能會出現打寒戰的情況,助產士要及時提供保暖產被,或者讓家人給新媽媽倒一杯溫熱的開水。此外,還要測量體溫,防止新媽媽出現發熱或脫水的現象。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除了觀察新媽媽是否會產後出血外,還要觀察其他生理狀況,要防止其他合並症的發生。給新媽媽量血壓、測脈搏、觀察呼吸、檢查宮底位置和子宮收縮等情況。如果新媽媽分娩後一直有要排泄的感覺,並且排出的血液中還夾有大的血塊,最好向醫生谘詢,不要大意。這時候,新媽媽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例如紅糖水、米湯、麵湯等。一定要靜靜躺著休息兩個小時,直到體力恢複。產後要盡量早點排尿,如果長時間排不出來,要請護士進行導尿等處理。

產後衛生忽視不得

新媽媽剛經曆了妊娠期的辛苦和分娩期的高度緊張,產後應該注意休息,同時要補充豐富的營養。這時候,最好不要讓親屬或朋友過多探望或祝賀,應該減少打擾。同時更要十分注意新媽媽的產後衛生。

◆保持室內清潔通風

新媽媽的住所,一定要保持清潔幹淨、溫暖舒適。產後由於出汗多,毛孔張開,新媽媽特別容易感冒,所以不宜直接對著風吹,但如果門窗緊閉,一直不通風,室內空氣渾濁,也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在夏天,如果把新媽媽裹得嚴嚴實實,那麼就很可能引發中暑。因此,保持環境通風、溫度適宜,是十分必要的。

◆洗浴

由於新媽媽剛剛經曆了數小時的分娩過程,產後往往精疲力竭,這時候,分娩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汗、血漬等都會給新媽媽帶來不適。加上產後也很容易出汗,常常會大汗淋漓,渾身濕透,很容易汙染皮膚,且皮膚上的細菌很容易繁殖生長,侵入肌膚引起皮膚炎症。所以,新媽媽應經常洗澡或擦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但是這時候最好不要盆浴,以免髒水進入宮腔引起感染。產後第一天不要洗澡,隻要擦拭一下即可,等體力恢複了再進行淋浴。洗臉、刷牙和洗頭,最好都使用溫水。

◆會陰的清潔

由於產後子宮腔內胎盤剝離的傷口、子宮頸口的開放,導致陰道會陰處會有損傷,這可能會為細菌侵入和繁殖製造有利的條件。所以,產後一定要注意會陰的清潔,每天要用溫開水清洗兩次,大便後也應該進行清洗。用消過毒的衛生棉吸收惡露,而且要勤換。

◆乳房衛生

產後要注意乳房衛生,每天早晚用中性香皂和溫水清洗乳房。若乳汁已開始分泌,便要定時哺喂新生兒,哺喂後,若乳房仍脹痛,可用擠奶器擠去殘留的乳汁,以防止乳房過脹而引起發炎症。一旦乳頭有裂口,就要停止喂奶,並且要塗以安息香酸酊或者熬過的植物油,預防乳腺炎。

◆保持大小便通暢

產後4個小時之內應該解小便,以免因膀胱膨脹影響子宮收縮和惡露的排出。如果膀胱脹得太久,小便會更困難。因此必須保證新媽媽大小便通暢,才有利於新媽媽的健康。如果新媽媽便秘,就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多活動,必要的時候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一些治療便秘的藥。

◆注意休息

產後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些新媽媽可能會由於疲勞、興奮、喜悅而睡不著覺,但要知道,充足的睡眠才有助於新媽媽身體的迅速康複。新爸爸和家人應該主動分擔家務,並照料寶寶,讓新媽媽有時間休息。一般來說,正常分娩後6~8小時就可以下床用餐和排尿,但還是應該盡量以臥床休息為佳。

◆性生活

惡露幹淨及子宮恢複後便可進行性生活,這通常在產後滿1個月左右,太早進行性生活容易引起感染或出血。一般而言,產後42天必須到醫院做產後檢查,以便了解生殖器和身體的恢複情況,如果發現異常,就要及時停止性生活並進行治療,以免出現後遺症。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很多人認為產後既不能洗臉刷牙,也不能梳頭,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新媽媽應該注意自己的衛生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健康。分娩後的新媽媽往往汗腺活躍,乳房要分泌乳汁,下身還有惡露,全身酸味重,而且產後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如果不及時清潔的話很容易生病。所以隻有及時清洗才能保證健康。而且,通過洗澡,還可以促進新媽媽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保持汗腺分泌通暢,消除疲勞,提高新媽媽的睡眠質量。

新媽媽應該知道如何照顧自己

新媽媽分娩結束後,要注意多休息,以便盡快恢複元氣,消除疲勞,這時候要好好照顧自己。由於產後脾胃較為虛弱,因此要注意飲食上的調理,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還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身體特別虛弱的新媽媽,還要搭配一些藥膳,盡量不要吃太鹹、太酸及生冷辛辣的食物。除此之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季節變化,還要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勤換衣被。

除此以外,新媽媽要小心應對產後的各種情況:

◆產後的第一次排尿

新媽媽產後應盡早排尿。一般醫生鼓勵新媽媽產後4小時開始排尿。少數新媽媽排尿困難,容易發生尿瀦留,所以要盡量鼓勵新媽媽在產後及時起床小便。如果4小時後仍沒有排尿,就必須請醫護人員協助解決,因為尿液滯留會提高泌尿道感染的機會,且脹滿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宮移位,影響子宮收縮,甚至造成產後出血。產後排尿不暢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尿道因生產而受傷、水腫,影響新媽媽正常排尿;另一個則是會陰傷口疼痛及腹內壓減少,造成產後排便困難或尿不淨。

◆產後第一次排便

產後最初幾天,新媽媽幾乎都會有便秘的困擾,這是腸道和腹部肌肉鬆弛的緣故。所以,順產的新媽媽從分娩當天就應多補充水分、多吃些青菜水果來加以改善。另外,做過會陰縫合的新媽媽在排便的時候不能太用力,避免傷口裂開。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可以在床上坐起吃飯

很多新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但其實,順產新媽媽在產後6~8小時便可以坐起來;剖宮產的新媽媽在術後24小時才可以坐起。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產後6個小時後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於體力的恢複,還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瀦留,並可能導致血栓形成;躺著也不利於瘀血下行。但同時也要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蹲。要下床的話,一定要有家屬在旁邊看護攙扶。

◆閉目養神

由於生產時消耗了大量的體能,很多新媽媽在分娩後身體很虛弱,感覺非常辛苦、非常累,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尤其會覺得筋疲力盡,除了寶寶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此時最好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其他事情,盡可能地休息。除了睡覺,新媽媽多數時候都可以躺在床上閉目養神,這樣能更好地恢複身體的內在機能;也可以做做產後保健操,但是動作不宜太大,適度即可。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這段時間產婦可以進行擦浴,也可以自行排尿、排便。在醫院一般都是由護士幫忙清洗消毒外陰,第四天之後,才由自己清洗。出院前後,可以說是最忙亂的時候。新媽媽要麵對許多事情,加上之前又沒有經驗,很容易疲憊和情緒低落。而寶寶剛剛接回家中的這段時間,無疑會加重新媽媽的心理和生理負擔。這時候,新爸爸要盡力多照顧新媽媽的情緒,多分擔家務。

怎樣控製產後疼痛

經曆了分娩時的疼痛,產婦大多會感到筋疲力盡。然而產後疼痛仍然繼續折磨著產婦。那麼這些產後疼痛主要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有什麼樣的對策呢?

◆後陣痛

產後伴隨著分娩疲勞,還有一些疼痛會繼續。產後的兩三天,由於子宮收縮引起的下腹部陣發性疼痛,稱為後陣痛。這是由於子宮收縮時,引起了血管缺血、組織缺氧、神經纖維受壓,從而導致新媽媽感到腹痛。子宮收縮停止後,血管恢複暢通,器官組織有血氧供給,疼痛感就會因為神經纖維擠壓的解除而消失。對於初產婦的新媽媽來說,由於子宮肌纖維較為緊密,子宮收縮不太強烈,比較容易複原,疼痛感沒那麼明顯。如果疼痛的時間超過一星期,並伴有連續腹痛,惡露的量多,顏色為暗紅,血塊多,甚至有難聞的氣味,那麼可能是得了盆腔炎症,一定要盡快去醫院,請醫生檢查治療。

◆傷口疼痛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主要是會陰部受傷,如果順利的話一般兩三天後就會痊愈。而對於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新媽媽而言,產後傷口疼痛是必然的,由於手術部位組織損傷,這種急性疼痛在麻醉作用消失後,會強烈地刺激產後新媽媽的感覺神經。要緩解傷口疼痛,可以使用自控鎮痛泵,這樣一方麵可以減輕新媽媽產後的痛苦,另一方麵又可以減少產後並發症的發生。實在忍受不了時,也可以注射止痛劑,並使用束腹帶來固定傷口,以減少活動時對傷口的牽拉,一般來說,數周內傷口便可以愈合。感覺疼痛時,可以調整姿勢,不要直接壓迫傷口,側臥、背靠床半臥,或坐時用氣墊墊著臀部,都可以減輕疼痛;如果腫痛比較嚴重,可用冰袋敷,之後用熱敷或藥水坐浴;如果並發血腫,傷口有腫脹、瘀膿,情況就嚴重了,需要用手術來止血和引流;一旦並發感染,須用抗生素,並保證傷口幹燥,重新縫合裂開的傷口。

◆會陰疼痛

對於自然分娩的新媽媽來說,無論有沒有側切,一般都會感到會陰的疼痛。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會有一定的拉傷,部分肌纖維會斷裂,如果胎兒較大的話,會陰緊張,甚至會發生會陰部位撕裂。在多數時候,為避免會陰的嚴重撕裂,助產士會做會陰切開,這將會導致產後會陰傷口痛。會陰傷口的縫線幹燥後會對會陰傷口產生牽拉痛。一般在拆線(或線被吸收)後,隨著會陰傷口水腫的消除,疼痛也會明顯減輕。如果新媽媽對縫線反應太強烈,也可進行理療,這樣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腸線吸收,從而減輕傷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產後24小時內,傷口劇烈疼痛,同時伴有肛門墜脹感,應立即請醫生檢查傷口,查看周圍是否出現血腫。

大多數新媽媽的傷口愈合要用7~10天,不過,有些人疼痛可能會持續一個月。要減輕會陰傷口的疼痛,一定要避免接觸傷口,勤換衛生巾,換衛生巾時要洗手,並且在上完廁所後要注意使用溫水清洗,並用幹淨的毛巾擦幹。平時要用清潔的溫水(或醫院提供的藥物洗液)清洗傷口縫合處,每天2~3次,清洗之後還要用消毒紙或藥棉輕柔地擦幹陰部。

此外,可以做骨盆底肌肉練習,促進會陰部的血液循環,幫助恢複。另外,在傷口恢複之前不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臥。受不了疼痛的新媽媽,可以服用適量撲熱息痛來止痛,還可以使用微波治療儀照射傷口,這樣可以減輕炎症反應,加速愈合。

◆痔瘡疼痛

懷孕後期,由於增大子宮的壓迫,準媽媽腸蠕動功能下降,糞便滯留腸內容易產生便秘,從而引起痔瘡或使原有的痔瘡加重;而臨產後,由於腹壓增加,胎頭持續壓迫及肛門括約肌鬆弛,易致痔核脫出,產生疼痛。患有痔瘡的新媽媽除了要清洗外陰,還要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兩次,每次20分鍾,熱敷後可局部塗痔瘡膏。同時,還要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也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在排便時,要防止久蹲和過度用力,還可以經常做縮肛保健操,提高肛周肌肉的張力,減輕疼痛。

◆肌肉疼痛

產後新媽媽的手、腳、腰、背等部位常常會有肌肉酸痛的感覺,這是因為在分娩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尤其是那些產程過長或平時很少運動的產婦,更容易出現肌肉酸痛。這是肌肉過度運動導致乳酸堆積的結果,隻要用熱敷和按摩來治療,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疲勞,並進行適當休息,很快就會緩解。如果疼痛較嚴重,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藥。一般數日內可以痊愈。

◆恥骨聯合處疼痛

懷孕時體內激素改變,軟骨結構變鬆,骨盆得到擴張,從而使胎兒可以順利通過產道。這種疼痛在妊娠末期出現,有些產婦可能會延續到產後數日。新媽媽可以臥床休息,並用止痛藥止痛,後期可以做些恢複運動。一般數周內可以恢複正常。

◆尾椎骨疼痛

胎兒較大、骨盆較小及產程過長的產婦,由於尾椎骨移位、骨膜發炎或神經受壓迫,很容易導致尾椎骨疼痛。開始時可以用止痛藥止痛,並多休息,後期可做些恢複運動。一般數周內便可以恢複。

◆乳房疼痛

產後,由於乳腺不暢通引起的乳房脹痛便成為很多新媽媽的煩惱。要防止乳房脹痛產後半個小時內便讓寶寶吸吮,產後6~8個小時要開始乳房熱敷按摩,每日兩三次。如果乳房腫脹、疼痛或有硬結,乳房皮膚的溫度高於其他皮膚的溫度,擠壓乳竇時乳汁排出少,很可能是得了乳腺炎,要盡早處理。可以在兩次哺乳間隔的時候冷敷乳房,以減少局部充血腫脹。使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也可以緩解疼痛。此外,還要少喝湯,少吃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減少乳頭刺激,這樣可以減少乳汁的分泌,緩解疼痛。如果乳房紅腫、疼痛,並伴有發燒,此時新媽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抗生素和止痛劑,經過一兩周的治療就可以痊愈。

◆骨盆韌帶疼痛

這是產後子宮恢複時出現的疼痛,程度一般輕微,可以不必理會,大多能夠自行恢複。

◆膀胱疼痛

膀胱疼痛多見於產程過長、排尿不順暢、尿液積在膀胱內無法排出的產婦,或是剖宮產後放置導尿管發生感染者。前者的治療方式是減少喝水次數、導尿或進行排尿訓練;後者則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來對抗感染和發炎,還要多喝水幫助細菌排出。

◆咽喉疼痛

常見於分娩時大聲喊叫、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剖宮產時插管進行全身麻醉的產婦,治療和處理方式是讓產婦多喝水、少說話,使用消腫止痛藥,並發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這種疼痛大多數日後可以消失。

◆頭痛

頭痛的原因非常多,也是讓醫生最“頭痛”的問題。一般常見的是“緊張性頭痛”,多發生於壓力大、感冒、睡眠不足、體力透支的產婦,感覺到太陽穴緊繃,像有帶子在勒著一樣,可以服用止痛藥緩解症狀。如果是“偏頭痛”,一般都有頭痛病史,伴有眼眶疼痛、畏光、流淚,治療時需要多種藥物的配合才可達到療效。如果是“血管搏動性頭痛”,就需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有血壓過高的問題。

此外,鼻竇炎、外傷或腦部腫瘤、感染、青光眼等也可能引起頭痛,初步處理無效後必須迅速就醫。

◆腸絞痛、脹痛

這種疼痛多發生在肚臍周圍,發作時除感覺腸絞痛外,還有便意,疼痛時重時輕,位置不定,可能伴有便秘或腹瀉。多見於患胃腸炎、經曆多次手術的產婦,要保持飲食清淡,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調整胃腸功能的藥物。

◆胃痛

多見於手術後禁食,或是精神壓力大、原本有胃腸道病史的產婦。如果能保持飲食清淡,並配合胃藥、止痛藥和調節胃腸功能的藥物,大多數日內可恢複正常。剖宮產後的新媽媽,容易發生胃腸脹氣,從而導致腹部不適甚至疼痛,所以要盡早下地活動,促進胃腸蠕動功能及早恢複,使胃腸道內的氣體盡快排出。未排氣前,盡量不要吃牛奶、豆漿、糖製品等產氣食品。必要時局部熱敷,並服用幫助消化的藥物。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為了解決產後疼痛的問題,可以在產前告訴新媽媽一些分娩知識,告知可能出現的疼痛及原因,應該采取的措施,讓新媽媽做好心理準備。產後,要及時安慰鼓勵新媽媽,讓新媽媽能夠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並保持情緒穩定,減少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此外,丈夫和家人應給新媽媽更多關心和照顧,疏導新媽媽的負麵情緒,以改善新媽媽的疼痛。此外,新媽媽所居住的環境,應盡量減少外來幹擾,選擇色彩溫馨、幹淨、整潔、舒適的環境,減少焦躁不安的情緒,也可以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