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精神準備(1 / 3)

調整心態迎接寶寶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初為人母,準媽媽在臨產前心理通常較為複雜,會緊張興奮,又會焦慮恐懼。準媽媽的心理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分娩的進程,所以這時候準媽媽應該調整心態,克服恐懼不安等不良的情緒,以免引起大腦皮質功能紊亂,進而影響子宮收縮的協調性,子宮頸口不易張開,或者擴張延遲,從而導致產程延長甚至分娩異常。

要克服怕產痛、怕難產、怕畸形的心理,保持積極的心態迎接寶寶,準媽媽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有效地消除自身的恐懼。

◆了解分娩的生理知識

準媽媽可以通過孕婦學校、圖書或網絡等途徑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分娩的整個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分娩過程中會有什麼感覺,需要配合醫生做什麼,會得到什麼幫助和支持,遇到異常分娩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措施應對等。這樣可使準媽媽在產前以自信樂觀的心態迎接分娩期的到來。此外,準媽媽還可以根據指導,學習一些減輕產痛的手法與動作,例如宮縮時緩慢的呼吸、進行腹部按摩和腰背部按摩等。這種活動也可以請老公一起參加。

一旦了解了分娩的知識,準媽媽就不會太恐懼,雖然疼痛是難免的,但是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嚇人,準媽媽要多想想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從思想上消除對分娩的恐懼,保持平靜心態,否則越是恐懼,分娩的時候由於肌肉緊張,就越是疼痛。

◆調整並穩定心態

為了保持穩定的情緒,準媽媽要隨時調整情緒,避免情緒起伏太大。如果非常擔心寶寶健康,一定要做好每一次產前檢查。寶寶的健康狀況基本都能通過B超檢測到,因此,如果B超檢查結果顯示胎寶寶沒問題,準媽媽就不需要杞人憂天了;如果檢查結果顯示胎寶寶有問題,準媽媽也不要太過憂慮,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假如在待產的過程中出現別的事,準媽媽要避免分心,迅速穩定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悲傷、抑鬱等情緒。準媽媽如果能夠保持良好心態,就有利於順產;反之,不良的情緒不僅會危害母嬰的安全,而且對產後新媽媽的身體恢複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更容易誘發產後神經官能症。

◆規律起居帶來好心情

準媽媽除了要注意平衡心態以外,還要注意合理飲食,補充必要的營養,保證合理的睡眠,這樣能給準媽媽帶來穩定的心情、樂觀的情緒,保證準媽媽順利地生產。分娩前十多天,要有規律地生活,休息好,飲食好,養精蓄銳,等待分娩。此外,對於有重男輕女傾向的家庭來說,長輩的這種期盼無形中會對準媽媽形成壓力和精神負擔。因此,為了減輕準媽媽的心理負擔,家人要給予準媽媽足夠的關心和愛護,以免影響生產。

◆寶寶還沒到來不要急

有些準媽媽由於到了預產期寶寶還沒動靜,就很著急,其實這種心情是不必要的,預產期有一定的活動期限,提前或錯後幾天都屬正常,但如果超過預產期十天以上還不分娩,就應請醫生查明原因。其實隻要做好產前檢查,胎兒沒什麼問題就不必太焦急,平靜等待寶寶的到來便可。

◆克服不良情緒

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不幸事件,可能會導致準媽媽精神委靡、憂心忡忡、悲傷煩悶。這種情況下,準媽媽一定要讓自己盡早振作起來,克服消極情緒。這時候,準爸爸更要鼓勵和支持準媽媽,多陪伴妻子,照顧妻子的情緒和飲食,讓準媽媽感到有依靠和支持,不再孤單。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麵對分娩,很多準媽媽心中都充滿了恐懼與不安,這時“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可以使準媽媽將對分娩的恐懼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分娩其實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是準媽媽和寶寶為了你們的初次見麵,共同做出的第一次努力,所以不要把分娩當做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來考慮。家人尤其是過來人最好不要和準媽媽講分娩的驚險經曆,而要盡量客觀地介紹分娩的知識,分娩前準爸爸可以和妻子一起研究孩子的名字、衣服、嬰兒床等溫馨的話題,這樣可以暫時轉移準媽媽對恐懼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