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運動:仰臥在床上,雙腿微彎,用鼻深吸氣使腹部凸起、胸部保持不動,再慢慢用口吐氣並鬆弛腹部肌肉。循環吸氣呼氣的動作,保持每一次呼吸的節奏一致,細心體會腹部的一起一落。早晚各做10~15次。在陣痛開始時,腹式呼吸可鬆弛腹部肌肉、減輕產痛,並能分散對產痛的注意力。
哈氣運動:平躺在床上,腿伸直,張口做淺呼吸,每秒鍾呼吸一次,每呼吸十次就休息一下再繼續做,早晚各做4~5次。分娩時,當胎頭娩出時做此運動,能避免胎兒迅速衝出,造成嬰兒損傷,或造成產婦會陰及產道嚴重撕裂。
腹壓運動:采取半坐臥的姿勢,雙手繞過大腿,將大腿盡力向外伸展,想象此時要將胎兒娩出,深吸一口氣後憋住,將下巴貼在胸前,假裝用力把橫膈膜向下壓,感覺像要解大便。早晚各做5~6次。需要注意的是,練習時不可真正用力,到了生產時再真正用力。老公或家人最好能幫忙撐住孕媽媽的腰和背,或用枕頭支撐腰背,讓孕媽媽舒服一些。分娩時以此運動配合子宮收縮,能產生推送胎兒的力量,加速胎兒娩出。
過於激烈、較費力的運動和高危險性、容易受傷的活動,不但無益於分娩,而且可能起到反作用,所以最好避免。此外,天氣異常時(如過熱或過冷),最好也暫停運動。本身健康有問題或者胎兒的健康有問題的準媽媽,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鍛煉,盡量選擇一些較為輕鬆的運動,例如孕產體操等。而對於那些運動期間感到不適、疼痛、暈眩或是不能呼吸的準媽媽,要立即停止運動;如果停止運動後,症狀仍舊不能減輕,就要及時就醫。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不論準媽媽選擇什麼樣的產前運動,都要注意避免運動帶來的傷害。那麼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帶來的負麵影響呢?首先,準媽媽在運動前要注意排空膀胱,在做坐臥的動作時,要盡量選擇在硬板床或者幹淨的地板上做,清掃掉障礙物,同時也要避免坐在有高度或不牢固的椅子上,以免滑倒;其次,在運動時要穿寬鬆、彈性好、吸汗性佳的衣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運動出汗後要多補充水分,吃飯前後一個小時內都不要運動;再次,運動的次數要循序漸進,不宜一下子過多,要由少到多,還要注意不能過度疲勞。每次運動結束後要休息至少十分鍾以上,這樣可以增進四肢血液的回流,增加胎盤血液流動,有益於胎兒的健康。
應該何時到醫院待產
準媽媽在懷孕後期擔心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為了避免意外情況,很多準媽媽會選擇提前入院。但是若入院的時間太早,陌生的環境、病房內的噪聲,都可能影響準媽媽的睡眠,還會由於陌生和焦慮加重準媽媽的心理負擔,而到臨產時就可能因為沒有休息好而影響身體和心理狀態,嚴重的甚至導致難產。那麼,準媽媽究竟在什麼時候去醫院待產最好呢?
◆哪些情況需要提前入院
有中、重度妊高征的準媽媽應該提前入院,以便控製病情,待病情穩定後再適時分娩。
患有心髒病、高血壓、重度貧血等症的準媽媽應該提前住院,由醫生進行監護控製,以便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處理,確保母嬰的安全。
對於那些突然出現頭痛眼花、惡心嘔吐、抽搐等症狀的準媽媽,應該立即住院,查清病因,並適時分娩。
經醫生檢查確定骨盆和軟產道有明顯異常的準媽媽,以及經過B超檢查發現胎位不正,例如臀位、橫位、多胎妊娠,需要進行剖宮產的準媽媽,也要適時入院,以便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有胎盤前置和過期妊娠者,也要提前入院待產,加強監護。
對於有急產史的準媽媽,金牌月嫂建議最好也要提前入院,以免再次出現急產現象。
如果出現了胎膜早破、子癇、陰道大量出血等現象,也要及時入院。
具體表現為:準媽媽突然感到陰道內有大量液體流出,或者陣發性陰道流液,時多時少,這時候就說明胎膜早破,應該及時送往醫院。在去醫院途中,要讓準媽媽盡量平躺,以免發生臍帶脫垂等現象。
有高血壓病史或者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準媽媽,如果出現抽風的情況,就要立即入院。若陰道出血且出血量比平日的月經量明顯還多的時候,要考慮有胎盤前置或者早剝的可能性,這種情況比較危險,也要及時入院。
此外,如果出現胎動減少或消失的現象,也要盡早入院,以免發生胎兒窘迫等問題。
◆準媽媽入院後要做的檢查
準媽媽入院之後,要配合醫生做好檢查。
觀察子宮收縮的情況:醫生會定時連續觀察準媽媽的宮縮持續時間、強度、規律性及間歇時間。
胎心監護:產程開始後,一般都要監聽胎心,以及時掌控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
測量血壓:醫生會每隔四五個小時給準媽媽測量一次血壓,一旦發現血壓增高,會密切關注,並做相關的處理。
陰道檢查:如果產程進展緩慢,醫生會給產婦進行陰道檢查,了解胎兒的位置、宮頸的情況、胎先露的高低等,還會檢查宮口張開的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