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兒童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做小動作、搗亂,打擾周圍的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遇到自己會的就搶著回答,霸道地不給別人機會,遇到自己不會的則會喪失興趣。他們不能在團體遊戲中遵守規則,因此這類兒童的同伴關係可能會很差,還極為容易被不了解ADHD的老師看做品行障礙、缺乏教養。
3.混合型:顧名思義,這類兒童同時具有多動衝動和注意力缺損兩種症狀。他們可能有時看起來非常安靜,有時又會顯得特別興奮,總是動個不停。他們在特殊的場合特定的時間可能並不顯得十分多動和衝動。比如,有位母親帶著他的兒子去找心理醫師谘詢,一開始,那個孩子可能有點認生,呆呆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問他問題要問好幾遍他才能夠聽清楚,而且也愛理不理的。然而二十幾分鍾過後,他開始變得興奮,並一發不可收拾,在谘詢室裏來回走動,一會兒抓起水杯嘭地砸到桌子上,一會兒把窗簾拽得嘩啦嘩啦響。他的母親說他在家經常這樣,做作業的時候要麼不停亂動,要麼安安靜靜卻不見他動筆。
一係列的實驗表明,此症的關鍵不在於注意力的缺損,而是人的自我控製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正如美國研究注意力障礙的著名學者巴克利所言:注意力障礙的背後是兒童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遊戲與學習的一個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夠帶來即時的快樂滿足,而學習帶來的滿足是將來的;遊戲隻需要人們按照現有快樂去做,爭取更多的快樂,而學習則需要計劃,要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總之,遊戲不需要自我控製,而學習需要自我控製。
熙熙是一個隻有兩歲的男孩子。據他的父母說,自從他學會走路之後,家裏所有的東西都重新換了一遍,全部被他摔碎了。他甚至會搬起椅子凳子一個個地摞起來往空調頂部夠東西,抓到手裏立刻用力往地上摔。一天到晚,這個孩子就沒有消停的時候,不停地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媽媽抱著他的時候他會突發性地抓媽媽的臉,媽媽的臉被他抓得一道一道。訓斥一頓之後他會有所收斂,並嗬嗬笑著點頭表示自己錯了。但是不一會兒又故態複萌。
每個兒童雖然他們的行為各不相同,但是他們卻都存在注意力方麵的問題。他們在學習的時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還同時具有多動和衝動症狀,所以我們把他們都稱作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兒童,而有些並不伴隨多動和衝動症狀的兒童也患有注意力障礙。
第三節 注意力障礙與學習障礙
我們應當重視伴隨著注意力障礙同時出現的學習能力落後,學習障礙與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是一對孿生姊妹,經常是形影不離、相互重合。
學習障礙主要表現為智力與學習成績的不匹配,而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主要表現為智力與學校的適應功能的不匹配。通常學習障礙兒童的一個特點是其學習成績與根據其智力水平所預測的成績水平不相匹配。如果發現智力與成績不匹配,可以斷定是學習障礙;如果智力與適應能力不匹配,則可以斷定是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
多動症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學習困難的時間,取決於智力水平及多動症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症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出現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症狀較輕的,可在初中階段才出現學習困難。
有多少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兒童也同時具有學習障礙呢?這方麵的研究一直不太準確。最近美國的心理學家綜合了近15年來的17個調查研究,發現研究結果變異極大。重合率從最低的18%到最高的60%。這可能與人們對學習障礙的診斷標準理解有差異有關。平均來說,可斷定約有1/3的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兒童是學習障礙者。而注意力障礙同時兼有品行障礙的兒童,比同時患有學習障礙的比率更高。
研究表明,許多學習障礙兒童同時表現出注意力缺損多動的行為,他們患有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比率是普通兒童的7倍。學習障礙兒童中同時具有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人數要比注意力障礙中患有學習障礙的人數要多得多。
那麼,學習障礙和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有無因果關係呢?誰對誰的影響更多一些?目前還沒有這方麵的長期追蹤研究,但最近有幾項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損影響學習成績。
學習障礙兒童可能是一個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學習障礙是由於學習能力落後而造成在某科目上的困難。
研究表明,近80%的注意力障礙兒童的學習成績落後於同年齡兒童,可這些兒童中有一些並沒有學習能力障礙。
一位同學今年三年級,上課經常搞小動作,不認真聽講,他的這毛病自從上學那一天起就開始出現。他媽媽說,自己受罪的那一天就是從他上小學開始的。為了課堂紀律問題,老師無數次地找家長,說他在學校打同學,上課亂跑亂動,說話,做小動作,家長幾乎用盡了種種招數,打罵也用過了,獎勵也使用了,可就是不見效。但老師也反映,他除了注意力難以集中外,幾乎不存在什麼學習能力問題。他的數學計算能力在全班是最好的,而在閱讀和寫作方麵,他也是一個沒有困難的孩子。如果他高興可以寫一篇令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文。他具備從事種複雜的學習認知能力,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圍繞著一個學習目標組織起來,缺少學習的自覺性。
一個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兒童,他雖然智力正常,但成績也是非常差。他在適應學校集體環境方麵經常出現問題,在學校中不能遵守規章製度。行為幼稚,人際關係不好,經常打架,破壞課堂紀律,不聽老師指令。如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經常忘記帶作業本,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久而久之,同學厭惡,老師討厭,孩子就會厭學,從而導致成績不好。
在兩者的區分上,學習障礙由傳統的閱讀測驗、知覺測驗或學習成績測驗來確定。通過閱讀測驗、語言發展測驗或者學習成績測驗,可以發現和診斷學習障礙兒童,發現他們在哪些能力上落後,需要什麼樣的補救訓練。
注意力障礙的診斷通常由日常觀察、教師問卷和家長問卷的回答來決定。傳統的心理測驗不能覺察因自我監控而導致的執行功能的缺陷,不能發現在課堂上或家中寫作業時的精力不集中兒童。
對於注意力障礙的幹預,要更多地考慮目標的建立、自我管理和行為強化,尤其是藥物治療,考慮如何有效地執行某一任務;而對於學習障礙的幹預,應著重認知能力的改進,加強視知覺、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等學習能力的培養,補上落後的學習能力。
可以說,矯正注意力障礙要解決的根本任務是成熟,而矯正學習障礙所要解決的根本任務是成長。
第四節 多動症發病的頻率
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衝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
多動症發病的頻率並不好統計。由於研究的時間不同,采用的診斷標準各有差異。有的使用評定量表,有的隻是根據臨床經驗,所以,多動症的患病率在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差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