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注意力方麵的病症(1 / 3)

注意力低於正常值,其實是一種病。這種病,有的表現明顯,比如,多動症;而有的則表現不明顯,比如,一般的注意力缺失,舉例來說,發呆,走神等。

注意障礙一共有六種,分別是注意增強,注意減弱,隨境轉移,注意遲鈍,注意狹窄,注意固定。

其中,注意減弱和注意狹窄最為常見。這也對孩子的學習影響最大。也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這裏要講述的內容。

會產生注意障礙的病症有:功能性精神病,主要分為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躁狂症、焦慮症、疑病症、抑鬱性神經症、神經衰弱等;反應性朦朧狀態;麻痹性癡呆;腦炎;兒童多動症;嬰兒孤獨症;腦震蕩後綜合征;腦腫瘤所致的精神障礙;alzgeimer病;與艾滋病有關的精神障礙等。

在這本書裏,多動症是我們注意的焦點。ADHD,又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在兒童期很常見的精神失調。一般把有這種症狀的兒童稱為“過動兒”。由於對這種病症的認識增加,最近大家才發現這種病症同樣在成年人身上出現。這種病,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並且會給孩子的人際交往、社會關係、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隨著這些年環境的日新月異,生活物質的極大豐富,對孩子注意力影響的因素也越來越多,注意力出問題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ADD,注意力缺陷障礙,這個名詞首先於1980年出現。這個病症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稱謂。在台灣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在香港被稱為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而在日本則被稱為注意欠陷多動性障害。目前在我國國內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免疫綜合征。無論是什麼樣的名字,都改不了一個本質,那就是注意力的缺失。

形形色色的注意力病症,雖然表現不同,而且各有各的原因,但是都跟注意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最近幾年,醫學家和心理學家們試圖用多種途徑來解析這種病症,他們發現,這些病症,跟我們大腦的問題關係密切,有些甚至就是大腦出現病變引起的。還有一些跟我們的環境關係密切,比如鉛中毒,除了在傳統的理解中,會給我們帶來生命危險之外,最常見的危害竟然是注意力的缺失或者障礙。

因此,家長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要從方方麵麵去考慮,給孩子正確的診斷,還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第一節 注意力與性格

人的性格和注意力有著很大關係。實際上,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我們的注意力就有了傾向。我們的性格的主要特征控製了我們能夠看到的世界。有的孩子喜歡觀察天上的星星,那麼他引發的肯定是關於天體運轉、天體分布等方麵的思考,他的注意力也會相應地集中在所觀察的天體的位置等一些方麵。而熱愛藝術的孩子在觀察的時候注意的可能就是天體周圍的雲層所形成的暈圈、天上星雲密布所形成的美麗畫麵。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我們開始變得有所選擇,會用自己腦子裏已經形成的觀念和偏好來影響自己的觀察和思維,從而形成了屬於自身性格的世界觀,久而久之,我們就隻會對那些支持這種世界觀的信息感到敏感。

我們先來舉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愛因斯坦小時候很少說話,同學和老師都不喜歡他;一次美工課,大家把作品交給了老師,老師拿出一個小板凳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愛因斯坦小聲說:“有的。”然後寫愛因斯坦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小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好點。”愛因斯坦的小板凳做得一塌糊塗,而且愛因斯坦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老師一度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然而就是性格內向的愛因斯坦卻在科學領域無比專注,最終成為了無人可以代替的科學巨人。

可見,孩子性格不同,他所關注的事情肯定也不同。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的注意力達到更好的程度,首先應考慮孩子的性格。所以家長要注意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培養孩子好奇的習性,培養孩子觀察事物的敏銳度,培養孩子毫無偏見地觀察事物的態度。

當然,注意力與性格有著很多必然聯係,但是家長萬萬不可有這樣的想法:注意力不集中是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上學,家長最頭疼的可能就是老師反映:孩子寫作業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應當明白,孩子並不是一個成心要破壞課堂紀律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也想考100分,但難以控製自己的行為。這樣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愛心,需要家長更多地關注他們的行為。家長首先應該轉變自己的態度,即,把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當做一種心理問題來看待,而不是當做性格上和意誌上的缺陷。

除此之外,家長還應當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如,孩子的屋內應少布置一些圖畫或照片,這樣孩子很容易為無關的刺激所吸引。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看電視或聽收音機,以免打擾孩子。也不要在孩子身邊聊天,因為他們對大人的話會記在心裏,而對麵前的作業則一點也記不住。

父母要多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勵孩子,與孩子交朋友,跟說知心話,這樣你的話孩子才會聽。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上進心和自尊心,父母就能掌握教育他們的金鑰匙。

第二節 注意力缺失症

有的母親回憶,孩子在胎兒時期胎動就很厲害,出生以後更顯得活潑,不安寧,手腳亂動甚至在吃奶時候也不安靜,喂養困難,老哭,難以入睡。學走路時也是慌張跌倒。老是翻弄可得到的東西,不是拆壞玩具就是打翻碗盆。大人一不留神他就已做出了一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與此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停留在一個事物的時間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響等刺激所分散,而這種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覺的,不能控製的。這些孩子做遊戲時不能全神貫注,常常半途而廢;往往不經思考就行動,非常衝動。沒有耐心,在做集體遊戲時,常常會突然跑上前去進行破壞。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會突然大哭,又會在幾分鍾以後像沒事人一樣有說有笑。

這類孩子被稱為多動症或者注意力缺失症。在美國,3%~5%的兒童患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在我國,隨著人們對這一方麵的注意,多動症孩子的數目也在不斷增加。這類患者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

此症與其他一般疾病或心理疾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患有此症的兒童可能同時患有其他心理疾病。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或學習障礙。

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可分為三種亞類型,它們是:注意力缺損為主型、多動衝動為主型和混合型。

1.注意力缺損為主型:這種類型的兒童並沒有明顯的多動和衝動行為,因此他們上課從不搗亂,從不違反紀律,但這並不表明他們的注意力就很好。他們上課的時候也不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課、做作業的時候也會經常走神,他們總是控製不住地做白日夢,胡思亂想,這表現在女孩身上比較明顯,女孩的幾率要大過男孩子。對這類孩子,他們會經常表現得有些傻愣愣,一句話說完了,他會反應不過來似地問:你說完了嗎?老師剛布置完作業,他可能也會做出各種動作,好像他不但聽得很認真,而且都聽進去了,但實際上,老師話音剛落,他就會問同學: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啥?

這類兒童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注意力缺損。也是最不引家長注意而影響很大的一種類型。

2.多動衝動為主型:這類注意力障礙兒童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他們與前一類不同的是,仿佛精力十分旺盛,總是不分場合不停地動,做事缺乏耐心,不能夠等待與忍耐,而且常常伴有情緒上的不穩定,容易生氣、發脾氣。這類孩子常常被溺愛孩子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調皮,而普遍意義上來說,中國人還喜歡把調皮當成是聰明的表現。因而甚至有家長饒有興味地看著孩子到處破壞,並不時地大加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