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3 / 3)

提高記憶力和集中注意力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也是不可能提高的。記憶時如果聚精會神、專心致誌,排除雜念和外界幹擾,那麼就像激光聚焦一點,可以割斷鋼金一樣,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這樣,遺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反之,如果注意力渙散,就不可能在大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記。同時要科學用腦。在保證營養、充分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第五節 閱讀能力很難提高

新西蘭的心理學家在上世紀末對七百多個10到12歲的兒童的閱讀成績和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他們分析了閱讀成績落後與閱讀能力的因果關係,結果表明,12歲兒童組,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對閱讀成績具有妨礙性影響。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至少是部分地引起了閱讀成績落後。

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也在差不多同一時間用同一方法研究了閱讀成績與注意缺損多動障礙的因果關係。提出了兩個解釋模式:第一個模式認為,除了家庭文化背景、對閱讀的態度和家庭中的閱讀活動對閱讀成績具有一定影響之外,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對閱讀成績具有一個直接的、妨礙性的影響。第二種模式假定,注意力不集中與閱讀成績存在著相互影響。研究選取了澳大利亞五千多個兒童,這些孩子在5到14歲,他們把這些孩子分為四個年齡組:5~6歲組,7~8歲組,9~11歲組和12~14歲組。然後分別對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和老師評價做了收集。

以上研究指出,注意力是集中還是渙散直接影響讀書的效果。如果讀書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就會出現不時回望前麵內容的事情,因為讀書是要前後相銜接的,如果前麵的內容沒有認真記住,後麵的就銜接不上,於是就來來回回往返於前後內容之間,而這,恰恰是培養閱讀的大忌。

小明已經上五年級了,可是他還是隻讀圖片書,從來不讀文字。這讓媽媽十分著急。而且小明的語文成績一直很不好,作文常常不及格。於是媽媽給小明買了很多的課外讀物,希望能夠讓小明愛上閱讀,但是小明每次看到這些課外書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東張西望,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去看書。媽媽為此也很著急。

後來小明媽媽發現這個孩子喜歡做模型,於是靈機一動就給小明買了一本飛機圖鑒的書,小明看到後如獲至寶,聚精會神地讀得津津有味。而這時候的小明也已經可以看很難讀的說明文了。

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喜好提供不同類別的書,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喜好的東西也不同。從孩子喜歡的方向下手,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也是最聰明的辦法。

總之,讀書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聚精會神,學會思考。所以說在閱讀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記憶的前提條件。不能集中,就不能思考和記憶。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閱讀是獲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必須集中注意力,不可能有誰一邊跟人說著話一邊還能記住書裏的內容並進行思考,我們隻能一次幹一樣。

因此,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必須首先從注意力抓起,這是閱讀能力提高的第一步,無論如何也避不開的一步。

第六節 後續自學能力欠缺

有學者對頂尖學府哈佛、劍橋、北大、清華等優秀的學生調查顯示,這些學校裏的所謂成功孩子有高品質注意力!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讀書學習的時候是心無旁騖,不在乎身邊的打擾的。

我們說熟悉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心無旁騖的人。

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一次,他的朋友來給他慶祝生日。大家都知道他非常愛吃魚子醬,於是給他買了魚子醬作為禮物。魚子醬端上來後,愛因斯坦一邊給大家津津樂道地講述燈絲的材料,一邊把魚子醬送進了嘴裏。等他吃完後,朋友問愛因斯坦:“你剛才吃的是什麼?”

“是什麼啊?”愛因斯坦反問道。

“魚子醬呀!”朋友笑著回答。

“啊?是魚子醬啊?”愛因斯坦有點遺憾地叫了起來。

愛因斯坦之所以會走向成功,和他的專注是密不可分的。沒有愛因斯坦年輕時候的專注,就沒有後期的成就。

現代教育學的研究也表明;所有人的智力實際上相差無幾,要有差別,那隻有一點,就是注意力。孩子成績上的差別,也在於注意力水平的高低。這直接對孩子的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家長在對孩子早期訓練時喜歡訓練孩子認字、算數、背兒歌、背古詩等,但是,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就不能夠把你教的知識記住,也不可能坐下來好好聽講。再則,上課老走神、多動、交頭接耳,老師提問卻一問三不知;寫作業三心二意、效率極低,家長不盯著就寫不完;考試粗心大意,經常看錯題、丟題。這些都表明孩子的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注意力集中與學習能力有什麼關係呢?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聽課認真,很多事情會在課堂上完成。回家寫作業的時候,完成作業也比較快,而且作業的質量比較高。因此,總的來說,善於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省勁,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輕輕鬆鬆就可以把學習搞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和進行娛樂活動。這些休息和娛樂活動會讓孩子的大腦反應更敏銳,然後孩子學習更好,這是一個良好的循環圈。

學習能力問題與注意力集中問題的解決應該誰先誰後呢?在心理學看來隻有先解決注意力集中問題,孩子才能認真地學習。有時候,因為學習能力和注意力相輔相成,因此,需要兩者一起抓。

學習和注意力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同時發生的。有的時候學習能力上去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因此,注意力不是單獨的心理過程,它體現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學習學進去了,投入了,那麼毫無疑問注意力自然集中了。

其實,任何時候,人都是有注意力的,隻不過表現不同,要麼集中於學習,要麼集中於遊戲,要麼集中於胡思亂想,要麼集中於窗外一丁點的小事。因此注意力障礙是一個邏輯上不可能的事情。

懂得了這個道理,家長就可以不用時時刻刻跟孩子糾纏於注意力的問題,而轉向曲線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可以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進行測驗和訓練,通過提到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注意力就會明顯提高。

第七節 社交圈縮小

注意力不集中對於孩子來說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習,嚴重的注意力不集中還會導致人際關係急劇惡化,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首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反應遲鈍,別人說了半天常常沒有多大反應,這會讓朋友慢慢疏遠你。然後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同學嘲笑,久而久之導致性格內向,鬱鬱寡歡。

其次,注意力不集中成績肯定一塌糊塗,這自然會讓同學、老師產生輕視心理,因為,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人。

小芸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小芸從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開始,注意力就嚴重不集中,性格內向,不喜歡去公眾場合、人多的地方。怕老師,怕公開活動。做事反應有點遲鈍,對外界事物沒有太大的興趣。最近小芸記憶力有點減退,健忘,老是覺得學習乏味,但是不去上學又怕媽媽打,所以每天都在逼著自己去上學,就這樣她整天鬱鬱寡歡的。

小芸這種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一、朋友同學不願意找你玩。注意力不集中,應該聽見、記住的事情都不知道,會耽誤很多事。可能忘記的事情發生多了,小朋友也逐漸不喜歡這個孩子了。再則,就孩子長大些來說,生活已經夠不容易了,誰願意天天做救世主去拯救你於苦悶之中啊。我們大家都有體會,樂觀開朗的人我們都願意、喜歡與之交往,而天天沉悶,拉著一張苦瓜臉的人我們都不會與之很親近,除非是出於幫助之心。

二、老師不喜歡。一個活潑的孩子讓人看著心裏舒服,成績通常也很好,因為他們反應快捷迅速。

後果還有很多,結果一個僅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就成了人人都躲避的瘟神,心情當然會更加鬱悶,人們當然會躲得更遠。

三、失去大家的信任。注意力不集中,往往還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比如同學讓他捎個西瓜帶回來,他卻帶回來了芝麻,老師再三囑咐他把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達給大家,可他卻走過來驚慌失措地告訴你他忘了。這樣的孩子,誰還願意托付他辦事呢?然後這個孩子就會在這種鬱悶中越來越糟糕,因為這些都是互相影響的。一個惡性循環圈就這樣形成了。

所以,注意力不僅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孩子的交往能力,作為家長,一定要警惕,不要因為注意力,讓孩子的朋友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