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投入到一件事中。當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你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忘記壓力。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忘我”的境界減壓效果很好。因此,麵對壓力時,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一本很有趣的小說或者看一部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電視劇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有時候可以通過整理房間、書桌等一些讓人充滿成就感的輕度體力活來使自己充滿活力。
第二節 身體不適隨之而來
壓力不僅可帶來負麵的情緒反應,在其特別嚴重的時候或承壓者心理素質不太好時,容易引發以下的一些身心障礙:
1.緊張性頭痛。人長期處於嚴重的精神壓力之中或突然遭遇強烈的精神刺激時就會總感覺自己的腦袋有壓縮感和束緊感。就像帶了緊箍咒一樣異常難受但是又擺脫不掉。這就是典型的緊張性頭痛。
2.失眠。不用說也知道,一個人在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就很容易失眠。研究表明失眠與壓力有顯著的相關。一般情況下,人都有正常的睡眠覺醒的生物節律,有特定的睡眠規律。在壓力情境下,人到了該睡覺的時候腦子裏卻全是某件事情,想來想去,想到頭疼欲裂,導致失眠,會破壞人的睡眠生物節律,隨之帶來一係列其他症狀。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患者容易疲勞,精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然後再進一步地,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失眠越來越嚴重,而身體和精力也越來越差。
3.神經衰弱。壓力和失眠隨之而來的必定是神經衰弱。在日常緊張學習的同時,若還要承受強大的壓力,如果不會應對壓力,不會適當地調節自己的學習生活就容易引發神經衰弱,導致神經活動過度緊張,興奮性和疲勞性增加,然後身體上就會出現一係列症狀:身體疲勞無力,頭痛頭暈、心情煩躁,好發怒、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晚上睡覺的時候入睡困難,睡眠不穩,稍有動靜就會驚醒。對響聲敏感,會產生聯想,引起心悸心慌。這是很多高中孩子和一部分初中孩子都有的症狀。這對一個人的自信來說也是致命的打擊。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緊張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如果一直處於精神緊張中不能解除,內心的矛盾衝突激烈,長期處於有形無形的壓力之下,那麼一旦超過神經係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生失眠焦躁頭疼等症狀,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神經衰弱。
心理問題肯定會影響身體健康,這是通過心理暗示來起作用的。很多誤診的病人被嚇死的病例就是典型的心理暗示的作用。這也說明心理波動會對身體健康有很明顯的作用。
總的來說,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因為工作繁忙、思想緊張或者其他的原因出現幾次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疲倦、無力等症狀,但大多數人不必擔心,過一段時間調整一下就過來了。千萬不要對自己健康過分注意,遇到上述不適症狀就自我暗示患了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的症狀繁多,幾乎涉及人身的所有器官和係統。主要有以下表現:
(1)精神疲勞,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倦。很多孩子早晨起床後便感到精神不佳,晚上反而很精神。於是形成不良的作息習慣。
(2)神經過敏,外界一點小刺激就會讓孩子煩躁不安,而且這樣的孩子怕吵、怕光。情緒不穩,易跟父母發脾氣,愛激動,但是體力卻很差。
(3)頭部不適是神經衰弱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很多孩子會感覺頭腦不清爽,頭重腳輕,昏脹,頭有壓迫緊縮感等,頭痛多在上課、做作業、遇到一點困難、緊張、心煩焦急的時候加劇。
(4)出現失眠的症狀。很多孩子竟然出現了失眠的症狀。每當夜深人靜時,就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焦慮不安,如此反複,形成了惡性循環。常見的還有多夢,易驚醒,早醒和夜間不眠。
很多孩子的這種身體狀況基本上都會伴隨著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壓力,壓力導致失眠等,失眠帶來更多的壓力,進而導致大腦疲勞不堪,而這反過來又影響了心理狀態和注意力。
總之,家長要十分注意孩子的狀況,因為神經衰弱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治療的,一旦孩子在學業的壓力下出現神經衰弱,那麼很可能就會一直伴隨著這種症狀。
第三節 課堂效率低下
一般我們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說他有意注意不夠集中,不能按照特定的目的來集中,或者集中的時間不夠長。
心理學上說,注意力是個體對外界對象的指向與集中,首先是指向,也就是定某物為目標,然後是集中,也就是把能量發射對準目標。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說注意,比如,注意看、注意聽、注意觀察,注意思考等,不管做什麼,都與注意密切相關。要想完成一件事情,就必須“注意”才行。
從另一方麵看,孩子的學習,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非智力因素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其中,注意力是決定一個人學習成敗的關鍵。在課堂教學時,需要孩子有較長的有意注意。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看書時真正用心,孩子都是課堂的主體。因此,課堂上的注意至關重要,否則其他任何智力因素都不起作用。可以試想一下,假設一個孩子記憶力超群,可是如果他一眼都沒看,沒去記憶,那麼記憶力再好也是枉然。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表現就很單一,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眼睛隨著老師轉動,積極對老師的每一個動作作出正確的反應,這都是他們上課注意力集中的表現。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聽著聽著就不知道老師講在哪裏,或者稍有動靜即轉移注意力,這都是成績不好的根源。這些與智力無關。再則,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做作業時就會出現困難,由於注意力不集中而錯誤百出,這樣無形中延長了做作業的時間,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學習成績也很快會受到影響。
蘭蘭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就發現,蘭蘭上課的時候總是不能夠集中注意力。上課鈴聲響後,蘭蘭總是磨磨蹭蹭地走進教室,課前學習用品也老是準備不好,這使她上課後很“忙”。另外蘭蘭還喜歡上課時做小動作,玩筆、橡皮等學習用品。而蘭蘭的同桌小誌卻完全是另外的一個樣子。小誌上課的時候特別認真,喜歡接話,課堂上總是跟著老師的思緒走,老師的每一個動作他都能夠作出正確的反應。
同樣兩個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孩子,其中一個注意力比較集中,做事情有始有終;另外一個則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可想而知,兩個孩子的學習效果肯定不一樣,因為注意力是學習成績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注意力不集中對孩子影響可謂非常之大,因此父母很有必要對此進行幹預。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必須提高課堂效率。而提高課堂效率,必須集中注意力。
第四節 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
注意力集中是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的準備狀態。缺乏集中力,各種智力因素如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將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製。世界上著名的記憶大師也認為,注意力等於記憶力,這給了注意力最好的肯定。因為注意力集中能夠改善腦神經的活動,加強大腦對信息的加工處理速度,使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從根本上提高集中力。
注意總是和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同時發生。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注意品質,將直接影響他的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會影響他做事的效率。注意從始至終貫穿於整個心理過程,隻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進一步去感覺、記憶和思考等。許多孩子上學後學習困難,就是因為注意力沒有發展好。
我們看看什麼是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智能活動的核心,是借助語言實現的,屬於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有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每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都必然要會思考,否則就要麼成績極差,要麼就是白癡。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思維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人智力活動水平的高低。而訓練孩子良好的自我控製能力和持久的專注力,讓孩子能充分展現他的學習潛能,則是注意力的問題。注意力其實就是一個讓智力發揮出來的必要手段,如果沒有注意力,就跟沒有智力一樣。而智力不高的孩子如果能夠充分注意,也一定會比沒有注意力的孩子成就要高。因為人類的大腦在單位時間內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必須依靠注意力的參與,才能取得良好的結果。所以科學家認為“天才就是不斷地注意!”
記憶則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回憶四個基本過程。記憶是複雜的心理過程。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思維能力和記憶力都關係重大。首先注意力對思維能力的影響顯而易見。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難題是很正常的,注意力集中與否就看在對待難題的態度上。在解決遇到的難題時,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會從方方麵麵對問題進行長時間的思考。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則往往思考一會注意力就會分散,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就記憶來說,記憶的大敵是遺忘。提高記憶力,實際就是盡量避免和克服遺忘。在學習活動中要想記住什麼東西、要想提高記憶力,都需要意識的積極配合。首先是需要有意注意,其次是需要思維能力去理解所要記憶的東西。記憶力與注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隻要進行有意識的鍛煉,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