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學習中注意力缺失的表現(3 / 3)

再稍稍長大之後能被稱為多動的孩子表現就有點失常、討人嫌。他們的表現是: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咬鉛筆,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發、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慌慌張張不是撞到人就是撞到桌子椅子,或者跌跌撞撞的經常摔倒。他們還愛奔跑,活動時迫不及待,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

這樣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是,由於膽大不避危險、不計後果,而且很多時候作為孩子他們往往也不能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總是憑著本能行動。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如說謊、偷竊、鬥毆、逃學、玩火等,敢翻牆爬高,喜爭吵打罵,常稱王稱霸。

大多數有多動症的孩子還有一個問題是衝動。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就會讓他們激動不已,不去想後果,一激動就行動。這類孩子情緒不穩,自我控製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過度興奮,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其實,無論是多動還是衝動,這樣不停地動來動去的孩子注意力是不會很好的。孩子之所以這樣多動和衝動就是因為各種念頭和不同的物品總是能不斷地吸引他轉移注意力所致。所以這一點實際上跟注意力不集中密切相關。

如何進一步區別孩子是多動症還是隻是調皮好動?

(1)多動症兒童無所謂興趣和愛好,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也不能全神貫注,常常半途而廢,而調皮的孩子在做遊戲的時候是可以靜下心來的。調皮好動的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能專心致誌地去做,並討厭別人的幹涉和影響。這類孩子隻有在對一件事情缺乏興趣的時候才會注意力渙散。

(2)多功症患兒的行動常呈衝動式,缺乏組織性;多動的孩子做事時往往不經思考就行動,非常衝動。他們沒有耐心,情緒很不穩定,一會兒突然大哭,一會兒在幾分鍾以後像沒事人一樣有說有笑。而調皮好動的孩子的行動常具有一定目的和安排。

(3)好動的孩子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我控製能力,能夠在相應的環境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安分守己。但是多動症患兒卻沒有這種自控能力,常常惹人厭煩。多動的孩子的注意力停留在一個事物的時間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響等刺激分散,而這種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覺的,不能控製的。

在區分多動與調皮好動的時候,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正如前麵所說,嬰孩時期孩子好動是普遍特性,大部分孩子都這樣。事實是,幾乎所有的學齡前兒童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症狀。因此,多動症的診斷隻有到了6歲以後才能下結論。對6歲以下的孩子大多數醫生都不會將其診斷為多動症。

第二,即使是6歲以上的孩子,要確診為多動症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醫生在下結論的時候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考家長和老師的評價,而家長和老師的評價也經常會存在分歧:有些孩子的多動是分場合的,某些場合就特別興奮,某些場合會由於種種自身的原因而不願動彈。這樣家長和老師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第三,多動症還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症狀,有的表現為注意力障礙,有的是多動,有的則衝動,等等,症狀不一。不過,專家指出,注意障礙是多動症必須具備的症狀。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麵的問題,最好向醫生谘詢,他們可以通過研究症狀的細微之處來區別是多動症還是其他類型的精神紊亂等問題。

第五節 幻想世界,神遊太極

在中小學生當中,“上課走神”具有普遍性。“上課走神”,實際上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症狀。就是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大腦把全部精力都傾注於與之無關的另一件事,而不是把注意力投注在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

靜靜聰明伶俐,小學六年,她的成績一直很好,老師對她也欣賞有加,爸爸媽媽覺得很省心。可上了初中以後,她看起來似乎仍然很乖巧,可是成績卻一天天地下降,老師也開始向家長反映情況,說孩子上課反應遲鈍,提問的時候半天回不過神。再看看她的試卷,每次都會出現很多不應該出現的低級錯誤。

回到家裏,媽媽細細問靜靜上課有沒有走神,注意力夠不夠集中。靜靜坦誠地告訴媽媽,某某老師的課上得比較枯燥,所以總是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去。還有,第三四節課的時候總是餓得不行,饑腸轆轆的時候老想著放了學怎樣盡快衝回家,午餐媽媽會煮什麼好吃的東西等。

這個案例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說明孩子早餐的重要性。吃得過飽,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會坐著不舒服,從而影響注意力,而吃得太少,到了中午的時候餓得咕咕嚕嚕,全身乏力,也不可能全神貫注地學習。

總之,“走神”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如睡眠不足與課業負擔造成的疲勞,學習興趣習慣方麵的問題,還有課堂本身不夠生動有趣等。另外還有“課堂幹擾”,比如有同學講話、課堂紀律差等也會影響孩子上課的注意力。家長要對症下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以改變這些狀況。

那麼,孩子老走神,總是喜歡神遊八極,家長該怎麼辦呢?我們的建議是:

首先家長要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1.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幹擾,比如窗外的知了聲、雨聲、風聲、雷聲、操場上體育課的喧鬧聲、電風扇的轉動、陽光的照射等,都能引起孩子思想分散。

2.老師講課藝術欠佳。很多老師沒有講課技巧,課堂氣氛沉悶。孩子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提不起精神也是可以理解的。

3.可能是孩子基礎差。雖然很想聽但是聽不懂,久而久之就幹脆不聽了。

4.饑餓感。饑餓感會讓孩子精神不佳,無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家長隻有在了解了原因之後才能尋找到解決的辦法:

第一,家長要與老師進行真誠的交流,讓老師在課堂上多給他一些發言的機會,同時,對於他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表揚。第二,要幫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要因基礎差而影響聽課的質量。第三,幫助孩子一起預習。預習相當於提前給孩子的潛意識中設定了一個場景,就像看電視一樣,當老師講課的時候,孩子會回憶起他所看到的東西。

這樣,找到問題的症結加以糾正,孩子愛走神的毛病自然就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