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的影響研究(1 / 2)

財經縱橫

作者:陳來雙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曆史成本計量屬性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報表使用者的需求。2006年,我國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係中,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非貨幣性交易以及債務重組等項目都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本文主要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的影響。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企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107-01

一、引言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2006 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式發布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 157(SFAS157)——公允價值計量,明確了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一般框架,使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成為企業價值計量的主要屬性。與此同時,我國在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體係中,也大量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此前,公司資產負債表的項目一般采用曆史成本進行計量。曆史成本和公允價值計量的區別在於:曆史成本計量側重的是信息的可靠性,反映的是資產和負債項目的曆史價格,對投資決策者的決策存在不利影響;而公允價值計量側重的是信息的相關性,反映的是資產負債項目現行的情況。但是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也存在不足,就是公允價值的可靠獲取比較困難,存在人為主觀判斷。在此背景下,經營管理者比較關心的是公允價值計量部分代替曆史成本計量會對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從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的財務報告、經營行為以及盈餘管理的手段方麵進行理論分析。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一)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影響

1.對投資性房地產項目的影響

企業采用公允價值對投資性房地產項目進行計量後,不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攤銷,而是以其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帳麵價值與原帳麵價值之間的差額,並將其計入當期損益。因此,企業早期購置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從而對企業的資產和利潤產生影響。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采用公允價值對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將會提高企業的利潤和淨資產,降低市盈率。

2.對非貨幣性交易項目的影響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並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計價:第一,具有商業實質的交換;第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交易將直接導致該交換產生利潤。據有關機構以2004年上市公司非貨幣性交易340億元的規模測算,上市公司2006年因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可增加約為75億元的收益。

3.對債務重組項目的影響

此前,債務重組豁免方是將重組利得反映在資本公積項目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後,將重組收益確認為營業外收入。按新準則規定,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重組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從而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據有關機構測算,因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2006年上市公司可增加約63億元的收益。

4.對金融工具項目的影響

新準則規定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衍生金融工具表內化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人心所向的,能讓投資者更全麵的了解公司的資產負債狀況,但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後,無疑會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產生巨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