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計差錯問題的形成因素與防範(2 / 2)

2.當期發現的以前年度的重大會計差錯,涉及損益的,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過渡,調整發現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或上年數也應一並調整。如不影響損益,則調整發現年度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的期初數。因為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錯,涉及損益的與本期利潤無關,不涉及損益的也隻影響本期期初數,這樣處理可及時反映真實的會計信息。

3.日後期間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無論重大還是非重大),應當視同當期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日後期間發現的報告年度的會計差錯(重大或是非重大)。

4.因為根據重要性原則,可以將屬於報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會計差錯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相關項目,這樣不影響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比性。日後期間發現的報告年度以前的重大會計差錯。

四、完善企業內部控製的工作流程

內部控製可以協調企業會計工作,避免各種差錯的形成及認為因素造成的會計失誤。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分析,內部控製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而采取的一種管理模式,其具有綜合性、可行性、必要性、經濟學等多方麵的價值意義。

1.控製環境。環境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日常經營的成效,也決定了內控控製體係的構成元素。控製環境是內部控製體係的第一要素,能夠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管理條件,促進內控製度執行效率的提升。借助於內部控製環境,管理者可以捕捉與企業經營相關聯的商業信息,對下一步市場決策提供可靠的指導。

2.會計係統。財務會計負責對企業的資金調用采取直接性的管理措施,以保證現有資金或資產的科學流通。

3.控製程序。內部控製流程是執行相關製度的主要過程,控製程序搭配的好壞對企業管理效率的高低有較大的影響。作為實現內控管理的關鍵結構,控製程序的作用是實現管理者執行決策的目標,引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控製程序注重秩序性,企業內部的每一項決策都應按照具體的操作流程完成,不得出現隨意更改秩序的現象。

結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改革發展階段後,各行企業麵臨的競爭局勢更加嚴峻,企業綜合管理內部活動是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的保證。避免會計差錯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活動,也是確保經濟收益的前提條件之一。

參考文獻:

【1】郭海芳.如何加強企業營運資金的管理【J】.財務與會計,2010,32(14):48-49.

【2】蔡海龍.借鑒“零營運資金管理”實現企業高收益【J】.天津經濟,2011,20(10):66-67.

【3】王君彩.現代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2010,30(16):119-120.

【4】杜傑.論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新理念【J】.企業經濟研究,2007,30(12):55-57.

【5】馬靜.依托新會計準則理念推行作業成本法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學術版),2010,20(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