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計差錯問題的形成因素與防範(1 / 2)

財經縱橫

作者:王京

摘要:會計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工作,其通過貨幣單位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實施計量調控,引導管理者深入分析企業經營存在的相關問題。但由於多方麵因素的影響,企業會計差錯率不斷提升,給正常的經營管理造成了諸多不便,擴大了企業經營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差錯的成因及有效的防範措施。

關鍵詞:會計差錯;成因;防範措施;內控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104-01

“會計差錯”問題是企業財務工作的常見問題,也是企業經營失敗的根源,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的財務調控效率。分析會計差錯的成因及防範措施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一、企業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

會計確認就是依據一定曲標準識別和確定發生的經濟業務走否可以作為會計要素進入會計係劣和其數據應否列入會計報表的允程。它解決的是會計的定性問題為會計計量確定空間範圍、時間限。會計差錯主要區別於會計估計變更。會計差錯的產生有諸多原因,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原因。

1.會計確認因素。根據會計確認標準對會計確產生的影響,會計確認標準可以為基本確認和補充確認兩大類:(1)與權貢發生製確認時間垂礎不符的會計差錯。(2)會計要素的定義和特征不符的會訓差錯,賬戶分類不當,資產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劃分的差錯等。

2.會計計量因素。主要包括:與實物數量不符的會計差錯、與計量屬性和計士單位不符的會計差錯等。

3.會計記錄因素。主要包括:操作性錯誤、技術性錯誤、習慣性錯誤等。

4.其它因素。對於經濟業務中不確定因素的會計估計差錯;由於管理薄弱、基礎工作差,有關人員的職責權限範圍不明,而使財務人員犯的錯誤;由於財務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的會計差錯。

二、避免會計差錯的現實意義

企業在經營管理期間需要從事各項經濟活動,以此積累更多的客戶資源及運營經驗。資金是企業長期發展的物質保證,通過會計活動可以維持經濟活動的穩定進行,避免成本資金因外界因素而浪費、流失。避免會計差錯有助於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實施,體現了多方麵的價值意義。

1.實現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思想,市場經濟的長期建設理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企業是市場體係的構成之一,避免會計錯誤能夠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對經營管理企業遇到的問題及時處理。

2.審核財務工作。定期審核財務可以掌握企業實際的盈利水平,有助於經營者及時轉變市場戰略。財務策略的執行對企業財務活動發揮了審核、監督的作用,為複雜的財務審計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3.維護財產安全。不僅僅是對原始產品加工生產具有調控力,避免會計差錯在維護企業財產安全方麵的作用也相當顯著。企業的商品生產、工程建設等項目均要投入大筆資金,並且在生產加工設備方麵也要投入巨額成本,若財產物資分配不當則會導致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創新型企業對內部財產的安全性要求極高,利用內部控製方法可對企業的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加以管理。

三、會計差錯的歸納與更正

1.當期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無論會計差錯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調整當期有關出錯科目。當期發現的以前年度非重大會計差錯,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調整當期相關項目。對於該類會計差錯盡管與以前年度相關,但根據重要性原則,可直接調整發現當年的相關科目,而不必調整發現當年的期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