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
作者:方誌遠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生產企業的競爭優勢逐漸轉向企業的物流係統中來,企業能否有效的控製和降低物流成本來成為企業能否獲取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企業在保證物流服務水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現代物流管理的最終目標。本文分析了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物流成本;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102-01
一、企業物流成本的涵義
企業物流成本是指產品的空間移動或時間占有中所耗費的各種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具體的說,它是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搬運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等各個活動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企業的物流成本由供應物流子係統、生產物流子係統、銷售物流子係統和廢棄物物流子係統中的顯性成本和隱形成本構成。顯性成本存在於運輸、倉儲、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傳遞等具體的基礎設施、設備資源和運作過程中,隱形成本存在於由於物流運作不暢導致的庫存費用增加所形成的資金利息成本、庫存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和市場反應慢的損失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貨物損失和損壞的成本。
二、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控製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專門物流管理部門
根據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原理可知,物流成本中各項目之間所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有些項目成本的降低,其他項目成本就有可能會提高。物流活動產生的物流總成本,分布在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中,生產、采購、銷售等不同的職能部門主要原材料和製造耗用材料以及產品的庫存、產品運輸、客戶配送等環節分屬,因而各項活動就沒有單獨的物流管理部門進行係統的規劃和管理,從而割裂了企業的物流流程,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嚴重缺乏。使得在達到一定服務水平的前提下,不明確物流總成本的構成,隻對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幾部分進行調整和優化,未必會帶來全部物流成本的最優方案。
(二)物流成本核算不科學
在當前我國的會計核算製度中,沒有明確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因此,企業沒有切實掌握物流成本,尤其是沒有切實掌握企業內部的物流總成本。在企業內部對於物流成本是什麼十分模糊,弄不清物流成本與製造成本,物流成本與促銷費用的關係。現行的財務會計製度、準則等對物流成本未予以單獨反映,沒有統一的物流成本標準,使得物流部門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物流成本往往隻是“冰山一角”,物流成本被列入不同的成本費用項目中,如在“材料采購”、“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等賬戶中進行核算,無法掌握物流成本費用的實際情況。以至於物流成本升降的責任並不明確,在物流管理上所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企業物流管理理念落後
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比較淡薄,企業對物流的理解大多僅限於運輸、倉儲等低增值業務,而對物流係統設計、物流合理化、開發信息係統等高增值業務缺乏應有的了解。沒有樹立現代物流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現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產總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更為嚴重的是企業缺乏現代物流是“第三利潤源”的理念,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係統規劃和統一。
(四)物流管理人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