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走出教育男孩的誤區(3)(1 / 3)

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給老師

許先生在孩子上中學報到的時候,興高采烈地遇到熟人就說自己的兒子被分到了某某班,而且是個大班,仿佛兒子從此進入了學習的保險箱似的。其實,這也隻是因為他聽說這個班級的老師教得特別的好。

其實很多家長在教子方麵經常人雲亦雲,這對孩子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將孩子學習好壞的大部分原因歸為老師的良莠,這就完全忽視了孩子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況且對於老師的責任心和進取心,家長大多是不知情的。

應試教育,使家長對教育的理解也產生了偏差,人為地將學生的課程分為主次兩部分,連選擇班主任也是如此,比如班主任是否有教過好班的經驗,如果這個條件具備的話,即使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家長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其實,這種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無論是從學習還是從生活上來說,孩子的教育如果過多地依靠於外界的環境,就很難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成長空間。

所以孩子的學習如果過多地依賴於老師,他們的思維方式就很有可能受到限製,反而不利他們的成長。

在為孩子選擇學校之時,應該把握住以下幾點:

(1)不適合孩子的,一定要放棄。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選擇學校也好,選擇老師也好,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有針對性地做出選擇。

所以適合孩子的學校和老師給予孩子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有充足的空間去鍛煉發展自己的各種能力。

(2)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最重要。

擇校不是最終的目的,孩子上學,學習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要向老師學習,但不能完全依靠老師。

(3)家長要加強同老師之間的溝通。

一些家長可能會全然放棄了教育孩子的責任,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都推給學校。

在孩子上學報到的時候,就誠心地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兒子就全靠您了啊,把兒子交給您,我們就放了一百個心,老師您該怎麼管就怎麼管。”家長這樣的態度顯然是走極端。人們常說的“5+2=0”也就來源於這裏。孩子在學校裏接受了5天的教育,但是一旦到了周末回家,也許父母幾句不恰當的話,就把學校的教育全部銷毀了。這就使得孩子在學校一個模樣,回家一個模樣,完全成了兩麵人。

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全部落在家長或者老師任何一方,而應該是家長和學校的老師積極地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長在配合學校方麵,應該主動地跟老師進行溝通,同時多向老師請教。教師畢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懂得針對孩子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

子不教,父之過

“子不教,父之過”。作為父母都很熟知這句話,隻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忽略了這句話。

父親常常忙碌於自己的事情,很少過問兒子賴特的情況,盡管兒子已經快成人了。為此,父親一直耿耿於懷。

兒子最近剛學會開車,父親就特意讓兒子開車送他去20英裏外的一個地方。這對賴特來說無疑是一個實踐的機會,他於是欣然答應了。

父親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盡管是新手,但賴特開得很順利,把父親安全送到了目的地,並和父親約定好下午3點的時候再來接他回去。在父親離開後,賴特就開車直奔電影院了。

在電影院裏,賴特已經完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他和父親的約定,等最後一部電影結束,賴特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點了。這就意味著賴特整整遲到了兩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