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男孩溝通要講究方式
7歲的亮亮出門時從來不用媽媽操心,亮亮的媽媽也從來不會像其他媽媽那樣總是衝著自己頑皮的孩子大喊:“慢點,看車!”有的時候,反倒是亮亮像個小大人一樣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領著你過馬路。”
每次媽媽帶亮亮去逛超市的時候,亮亮都會主動為媽媽拿購物籃,出來時還會搶著幫媽媽拎東西。
看著亮亮小小年紀就表現得這樣“紳士”,鄰居們都很羨慕,他們問亮亮的媽媽:“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每當這時,亮亮的媽媽就會非常自豪地說:“那是因為我懂得怎樣與孩子進行溝通。其實,與孩子進行溝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你要學會在小男子漢麵前說‘軟話’。比如每次我們一起出門的時候,我會告訴兒子‘媽媽不認識回來的路,怎麼辦啊,你回來時給媽媽帶路怎麼樣呀’;出去購物的時候,我就會對兒子說‘媽媽力氣很小,這麼重的東西,媽媽拿不動了’,兒子就會主動過來幫忙……這樣持續一段時間,這些紳士的行為就成了他的習慣,根本不用我再嘮叨了。”
男孩往往是“吃軟不吃硬”,如果家長對他說一些“示弱”的話語,他便會真心實意地聽你的話並按你的說法去做,這樣的溝通方式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聰明的亮亮媽媽正是抓住了男孩的這一心理,從而把兒子打造成了“小紳士”。
父母應該明白一點,與女孩相比,男孩更希望你直接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男孩一般對暗示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所以,如果家長想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個男子漢,就要注意與你與兒子的溝通方式。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藝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與孩子溝通時,父母要先學會傾聽。
傾聽是進行溝通的前提。父母隻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關注什麼以及需要什麼,在這個前提下,父母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從而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當孩子向你訴說一些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時,作為父母,應該表示共鳴,比如孩子在學校裏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你可以稱讚說“噢,真棒,媽媽也替你感到開心,你真是媽媽的好兒子”。當孩子向你訴說一些你不感興趣的話題時,你應該耐著性子聽,這樣可以表示你正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你可以使用“嗯”“是嗎”“後來呢”等詞,並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其次,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要善於營造和諧的溝通氛圍。
和諧的談話氣氛永遠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催化劑,家長要專心聽孩子的意見和看法,並從中理解孩子的情感及需求。你們可以在一起吃飯或參觀繪畫藝術展的時候進行溝通,當然你們也可以一起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比如花草樹木,包括路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還有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談話素材,當然,這些時候也是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佳時機。
再次,家長要給孩子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家長不能永遠隻是自己說,讓孩子在一邊聽,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此外,不管孩子對你講什麼,你都應該讓孩子把話說完,給他發表自己感想的機會。
最應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在孩子沒有說完話的時候就對孩子大發脾氣。在討論一般的家庭事務時,不妨也多讓孩子參與,不管最後是否采納孩子的意見,都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還有,家長要尊重孩子並隨時保護孩子的隱私。
有很多父母在和老師或親朋好友談論自己孩子的優缺點時,都會肆無忌憚地把孩子的所有信息都倒出來,這樣孩子將會很反感。作為家長要牢記:不要到處宣揚孩子的隱私,隻有你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真正把你當成好朋友,向你講自己的知心話。
此外,家長對孩子應該多讚美,少批評,這樣孩子才有興趣和你進行溝通。
也許很多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影響。諸如“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這些強硬的話,根本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而隻會讓孩子的心裏產生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但是如果家長恰到好處地使用讚美、欣賞以及示弱的語句,那麼就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而這些正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初衷。
總之,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要有足夠的耐心。有些問題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但是父母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慢慢認識,與孩子慢慢地溝通,不要希望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溝通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家長過於急躁,與孩子進行溝通就會成為泡影。家長隻有正確地掌握與孩子交談的藝術,才能使兩代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