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武、伍子胥、伯三位賢才的幫助下。吳軍在討伐楚軍的戰鬥中,屢戰屢勝,最終攻破了楚國都城,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狼狽而逃。
伍子胥與伯將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中挖出,用鞭子‘抽’打數百下,以解心中的仇恨。
闔閭以吳國之力,打敗大國楚國,建立了空前的業績,成就了一番霸業,被譽為‘春’秋末期的又一位霸主。
吳王闔閭率領吳軍,攻破郢都,建立了一番霸業。不過,正當吳國在楚國境內追剿楚國殘餘力量的時候,吳國的後方出現了漏‘洞’,吳國的背後,來了趁虛而入的越國軍隊。
越國與楚國有一定的聯係。當年的吳國,是得到與楚國長期爭霸的晉國的支持才發展起來的。吳國長期在楚國背後偷襲,使得楚國在於晉國爭霸的過程中不能用盡全力,於是,楚國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楚國收買吳國背後的越國來牽製吳國,越國處處與吳國作對,吳越兩國逐漸成了仇敵。
越王勾踐趁著吳王闔閭進攻楚國,吳國國內空虛,就出兵吳國,想撈上一把,闔閭被迫從楚國撤軍。
回國後,闔閭發兵討伐越國。勾踐是一個很‘陰’險的人,他事先安排一些死囚犯,與他們談判,用一些條件,換取他們答應自
己的要求。
吳軍與越軍對陣的時候,勾踐安排的一群死囚,被勾踐排在隊伍的最前麵,吳軍列好隊伍之後,越軍最前麵的三列死囚,突然拔出刀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橫刀自刎而死,吳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勢,於是,吳軍軍心動搖,勾踐趁機掩殺,打敗吳軍,闔閭身受重傷,逃回吳國。
闔閭的傷勢越來越重,臨死前,闔閭告訴自己的兒子夫差一定要為自己報仇,夫差點頭答應了。
闔閭死後,吳王夫差發憤圖強,在伍子胥與伯的幫助下,將吳軍訓練成了一支‘精’銳之師,然後大舉討伐越國。
勾踐在上一場勝利之後,有些麻痹,不知道自己與吳國的國力已經相差懸殊,當夫差大兵壓境之時,勾踐倉促應戰,結果被打得大敗。
勾踐的謀士範蠡、文種勸說勾踐暫時投降,韜光養晦,在恢複實力之後,再圖複仇,按照他們的計謀,勾踐屈膝跪在夫差麵前,請求做夫差的奴仆。
伍子胥以當年夏朝少康複國的典故勸說夫差,不要接受勾踐的投降要求。處處與伍子胥作對、爭風頭的伯偏偏勸說夫差接受勾踐投降,夫差是一個缺少謀略的家夥,竟然答應了勾踐。
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之後,看到勾踐很“忠誠”,就放心地到北方,去與中原大國齊國、晉國爭霸。伍子胥勸說道:“吳國在水鄉,獲得中原土地之後,也無法使用占有,倒不如占有越國的水田,滅了越國。”夫差不聽。
吳王夫差多次發兵與齊國‘交’戰,雖然多次取勝,但是,吳國付出了巨大代價。後來,夫差聽信了伯的讒言,懷疑伍子胥勾結齊國,出賣自己,就下令伍子胥自殺。
伍子胥臨死之前,歎息道:“我死之後,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城頭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國軍隊進城滅了吳國。”
伍子胥死後,夫差更加肆無忌憚地發動戰爭,夫差在位的第十四年,吳軍大舉北上,到黃池與晉國爭奪霸主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