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在今天的浙江省一帶,與吳國相鄰,兩國都是南方的魚米之鄉,環境相近,常常相互爭奪土地,成為世仇,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吳國屬於中原文化,而越國屬於百越文化,吳國人蛾冠寬袖、而越國文斷發紋身,差異很大。
越王勾踐,是夏禹的後代,勾踐曾經打敗吳王闔閭,卻在幾年之後,敗給了吳王夫差。勾踐隻剩下五千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山,且被吳軍團團包圍。
勾踐對自己的謀士範蠡說道:“我該怎麼辦呢?”
範蠡說:“如果一個人得到很多名利之後,能夠不再過多的貪求,那麼這個人就能夠得到上天的保佑;如果大王能夠挽救現在所處的瀕危形勢,那麼,您就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能夠節省簡樸的人,就一定能夠得到地利。大王現在隻能低聲下氣地用厚禮來賄賂吳國,如果吳王不答應,大王就應該親自做吳王的人質,去‘侍’奉吳王。”勾踐按照範蠡的建議,最終獲得了吳王夫差的允諾,吳越講和,勾踐夫‘婦’到吳王府中做奴仆。
勾踐失利之後,曾經一度很消沉,勾踐另外一個重要謀士文種安慰勾踐說:“我隻能屈辱地度過餘生嗎?”
文種答道:“商湯曾經被夏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曾經被商紂王囚禁在裏,齊桓公曾經逃亡國外,晉文公在外流‘浪’十九載,他們最終都稱王稱霸,由此看來,福禍是相互依存的。”
勾踐像一個重視的奴仆一樣‘侍’奉夫差,夫差感到很滿足,就在三年之後,赦免了勾踐回國。勾踐回國之後,勤奮吃苦,深思熟慮,常常把苦膽掛在座位旁邊,坐著躺著,眼睛凝視著苦膽,吃飯時先嚐嚐膽汁,並用語言提醒自己:“你忘了在會稽受到的恥辱了嗎?”
勾踐親自耕種勞作,勾踐的夫人親自紡織,夫妻二人飯食不吃‘肉’,穿衣不著華麗的衣服,謙虛恭敬地對待賢人,厚禮對待國家的賓客,救濟貧困的百姓,安慰戰死者的家屬,與老百姓同甘共苦。
經過幾年努力,越國逐漸恢複了生機,勾踐打算向吳國複仇,大臣逢同進諫道:“國家剛剛恢複元氣,不宜馬上整頓軍備。我聽說凶猛的鳥禽襲擊自己的目標時,一定故意隱藏它的凶相。現在吳國與吳國、晉國、楚國爭霸,‘欲’望很大,輕易地發動戰爭,我們可以聯絡齊國、晉國、楚國,趁著吳國疲憊
之機,一舉將吳國滅掉。”
過了兩年,越國大夫文種對勾踐說:“我們試著向吳國借貸糧食,試探一下吳王對越國的態度。”文種出使吳國,向吳王借糧,伍子胥阻止不成,夫差答應將糧食借給勾踐,說明夫差對勾踐很信任,也很麻痹。
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率全部‘精’銳部隊北上與齊國爭霸,國內隻留下老弱殘兵,勾踐問範蠡:“現在可以進攻吳國了嗎?”範蠡說:“可以了。”
勾踐派遣‘精’銳的越軍,討伐吳國,打敗吳軍,殺死吳國太子,夫差正在黃池與晉國爭奪盟主寶座,遲遲未歸,錯失了與越國決戰的機會,等到夫差回到吳國,人困馬乏,軍心渙散,無法對抗越軍,隻能向越國求和,勾踐估計自己不能夠馬上吞並吳國,就暫時答應了夫差。
四年之後,越國再次進攻吳國。吳國軍隊與百姓疲憊不堪,‘精’銳軍隊大都已經死於前幾年的征戰之中,越軍大破吳軍,吳軍徹底失敗,被包圍在姑蘇山上。夫差向勾踐求降。
勾踐打算答應夫差,範蠡勸阻道:“十幾年前,我們被吳軍圍困在會稽山上,那是老天將越國送給了吳國,夫差沒有接受;如今,老天將吳國送給了我們越國,越國可以違背天意嗎?”
勾踐說道:“你可以到甬東去,我給你封一百戶,你做一百戶的吳王。”
夫差歎息道:“我沒有臉麵見伍子胥。”說完此話,夫差自殺了。
勾踐滅了吳國之後,率軍北上,與中原各國在徐州會盟,向周天子進貢。越軍於長江、淮河之間,號稱霸王。
滅吳之戰結束後,越國大臣範蠡對好朋友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踐脖子很長,嘴巴長得像鳥嘴一樣,這種人隻能與之共患難,不能共同享樂,不如離開。”文種不聽,範蠡獨自離去。
過了一段日子,有人控告文種謀反,勾踐賜給文種一把名劍,說道:“你曾經給我提供了七種滅吳的計謀,我隻用了其中的三個就滅亡了吳國,還剩下四個計謀沒有用。請你到地下,找到越國的先王,試一試其餘的四個計謀好不好用。”文種長歎一聲,自殺了。
越王勾踐的重要謀士範蠡為越王深謀遠慮,幫助勾踐滅了吳國,使得越王勾踐成就霸業。範蠡被勾踐冊封為上將軍,地位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