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孩子骨折後肢體會不穩定,很容易移動,但移動又會使損傷加重、疼痛加劇,所以在搬運的時候,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孩子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材料,對於骨折在上肢的孩子,可讓其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對於骨折在下肢的孩子,可讓其伸直腿足,固定於另一側肢體上。
關節扭傷的預防與救治
因為孩子的運動量比較大、活動的範圍比較廣,所以比較容易出現關節扭傷,具體部位通常發生於踝關節、手腕部及下腰部。孩子在關節扭傷時,常見伴有疼痛、腫脹、關節活動不靈等症狀。
我們常說未病先防,預防孩子關節扭傷平時就要多加注意。在孩子活動前應讓其充分做好準備活動,詳細了解設備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不要操之過急。
但是,一旦孩子出現了關節扭傷,必須先排除骨折因素,然後才可按扭傷處理。同時,我們要根據扭傷的具體部位,采取正確的救治措施。
1.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是青少年關節扭傷中發生率非常高的一種。對此,一方麵要讓孩子絕對休息,用枕頭把其小腿墊高,以利於靜脈血液回流,促使淤血消散;另一方麵應注意保護孩子腳部,一定不要用力揉搓受傷部位。然後,家長可用毛巾包裹冰塊外敷在孩子的受傷處,每次敷10~20分鍾,每隔6小時敷一次。若皮膚受傷不嚴重,48小時後可以用熱毛巾外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和組織間隙滲出液的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此外,也可用茶水或黃酒等把雲南白藥調和成糊狀外敷在孩子的傷處,然後進行包紮,每日換藥2~3次。但是,如果病情嚴重一定要到醫院進行診治。
2.手指扭傷
孩子在籃球、嬉鬧等平常活動中,不經意間很容易造成手指扭傷。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孩子應該立即停止活動,且應馬上對受傷的手指進行冷敷,最好用冰塊;如果沒有冰塊,也可用幹淨的濕布冷敷,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受損部位的腫脹。具體做法是:將孩子扭傷手指泡在冰水中約15分鍾左右,然後用冷濕布包敷,再用膠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
3.腰部扭傷
孩子運動過程中,常在突然轉身、彎腰搬重物或抬重物用力不均時,腰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造成的撕裂性傷害,導致扭傷。這時,要盡量讓孩子進行靜養,不要過多地活動。然後,可對其受傷部位進行冷敷,24小時後可以改用熱毛巾濕敷。扭傷靜養階段最好讓孩子睡硬板床,紮寬腰帶,而且要注意鍛煉腰背肌。
與此同時,無論是發生了以上哪種關節扭傷,在扭傷的急性期,孩子都不可讓受傷部位隨意活動,否則會因軟組織得不到充分修複而使新鮮扭傷變成陳舊扭傷,使疼痛、淤腫不易消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病情嚴重時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就診,以免加重傷害。
脫臼的現場急救與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或勞動、體育訓練中,孩子常會因摔、跌、碰、撞等外力損傷,使組成關節的各骨關節麵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即造成脫臼。
根據脫臼關節的不同,可分為肩關節脫臼、肘關節脫臼、髖關節脫臼等。脫臼後,孩子的關節部位往往會出現腫脹、疼痛及活動困難等症狀。
家長在發現孩子脫臼時,應讓其保持平靜,不要活動,尤其脫臼部位不能活動,也不要因發生劇烈疼痛而揉搓,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應急救治與處理。
如果孩子是肩關節脫臼,可把其傷臂肘部彎成直角,用三角巾懸吊起前臂,掛在脖子上;如果孩子是肘關節脫臼,也是把其肘部彎成直角三角巾懸吊住前臂,掛在脖子上,但同時要用一條寬帶子纏過其胸部,然後在腦前打結,把脫臼的關節固定住。最後,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安穩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此外,如孩子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其平躺,並送往醫院。
孩子肌肉韌帶拉傷的預防與救治
孩子肌肉韌帶拉傷,往往出現在體育課或體育競賽訓練中,通常因訓練水平不夠,自身柔韌性、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準備活動不夠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以及內容安排不夠合理等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