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孩子遭遇意外事故,父母必知9個怎麼辦(1)(1 / 2)

孩子在成長曆程中,不可能一切都依照我們的安排進行,不用說是野外出遊,就是在家門口和小朋友一起嬉戲打鬧,都可能會有扭傷、骨折等意外發生。因此,我們身為父母,不僅要平時悉心監護孩子,在孩子出現意外時,更要臨危不亂,正確地進行急救與處理。

頭外傷的現場急救與處理

在眾多意外傷害中,頭外傷的傷情和後果基本最嚴重,死亡率最高。因此,孩子發生任何頭部外傷,家長都應十分重視,並能夠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以防影響孩子的恢複。

頭外傷急救時首先要了解傷情。對於比較輕的頭皮擦傷、裂傷,可先進行簡單處理:若孩子僅是頭皮表層部分損傷、有少量出血或血水滲出,可先將其傷處及其周圍的頭發剪去,用肥皂水、再用生理鹽水(可以自行配製,以1000毫升水中加入食鹽9克燒開便成)洗淨,抹幹,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然後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觀察;如果創麵泥沙、汙物較多,則不要擅自處理,應速到醫院處理。若孩子頭部出血很多,可注意在血跡最多的地方分開頭發,先找到出血點,然後用手指壓迫出血點一側皮膚或壓住傷口周圍的皮膚,進行止血,也可用幹淨手帕壓迫傷口止血,但如有骨折或異物應避免施予重壓,而應立即送往醫院。

對於頭部外傷較重的孩子,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是急救的重點。要防止昏迷者舌根後墜,可一手放在孩子頸後,另一手放在額前,使頭部後傾,這樣能使頭頸部伸長,打開呼吸道,然後用頸後的那隻手將下頜往上推,如此可使舌頭向前。嘔吐者需平臥,頭偏向一側,盡可能清除口中的異物,如嘔吐物等,但絕不要浪費時間去尋找你看不見的東西。接下來就是盡快將孩子送往醫院,可讓其平臥,去掉枕頭,頭轉向一側,防止嘔吐時食物吸入氣管而致窒息,更不要捏人中或搖動頭部,以防加重傷兒的腦損傷和出血程度。

此外,有些孩子頭部受傷後,常常滿不在乎,但數小時後發生嘔吐的話,家長一定要警惕,應馬上帶孩子去醫院看急診。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持續嘔吐,發生脫水,就會有生命危險。

頸椎損傷的現場急救與處理

在孩子的意外傷害中,頸椎損傷也是比較常見的緊急情況,如果早期處理不當,就會加重孩子的傷害程度,甚至造成截癱或死亡。所以,父母應當懂得如何處理這種緊急情況,並對孩子進行正確急救。

通常,頸椎損傷大致可分為脫位與骨折兩大類,但無論哪一類損傷,在救護過程中,必須防止傷及脊髓。若孩子受傷後仍能清醒地說出頸部疼痛情況,但肢體不能隨意運動、不能遵照指令移動、感覺減退或消失,並伴腹脹、大小便功能障礙等,就表示孩子很可能已出現頸脊髓損傷,需盡快就醫。

為防止加重頸椎的損傷,要保持孩子呼吸道暢通,可采用托下頜法進行急救。即讓其平臥,用兩手同時將左右下頜角托起,一麵使其頭後仰,一麵將下頜骨前移,這樣既能拉緊雙側胸鎖乳突肌保護頸椎,又能保持呼吸道通暢而不損傷頸椎。

待了解病情且簡單急救後,家長或急救人員需要用正確的搬運方法將孩子送入醫院。首先,保持孩子頸椎穩定,選用可靠的頸托進行固定,保持頸部中立位,搬動時嚴防頸部及軀幹前屈和扭轉,盡量使其脊柱保持伸直。然後,可由3~4人一起進行搬運,1人專管頭部牽引固定,保持頭部與軀幹部成一條直線;其餘3人蹲在孩子同一側,2人托軀幹,1人托住下肢,一齊起立平起平放,將孩子身體放在硬質擔架上,然後將其頭頸部兩側用折好的衣物等放在其頸部兩側塞緊固定,使頸部保持水平位。最後,共同將孩子送往醫院救治。

此外,在搬運途中還要注意對孩子的護理,消除其緊張情緒,注意保持孩子脊柱平麵和肢體位置不變,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變化,詢問有何不適,以了解傷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