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孩子遭遇意外事故,父母必知9個怎麼辦(2)(2 / 2)

為了預防肌肉韌帶拉傷,應讓孩子盡量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鍛煉,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其所要進行的運動內容一定要與場地適合,以免出現不必要的意外損傷。

孩子一旦出現肌肉韌帶拉傷,一定要立即停止運動。24小時前稱為急性期,輕度傷害者,可通過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等處理辦法;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孩子,則要及時送到醫院救治。24小時後稱為恢複期,可根據孩子受傷的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按摩、微動、康複或進行恢複性鍛煉。

此外,一定要切記,在孩子拉傷初期千萬不可對其受傷部位進行搓揉或熱敷。

交通事故中的現場急救與處理

無論是外出遊玩,還是每天上學,孩子難免要乘車出行,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了解一些交通事故中的現場急救與處理,以備不時之需。

交通事故,即我們常說的車禍,包括火車、汽車、地鐵、摩托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造成的意外事故。其致傷,一般可分為開放性輾紮傷和鈍性挫傷兩類。前者是傷者肢體有毀損、破裂、出血等症狀;後者是皮膚無破壞、無出血,但內部有嚴重挫傷,甚至有危險的內出血,也叫內傷。一旦發生在孩子身上,我們先要分清主次、輕重、急緩,以先救命、後救傷為原則。具體就是,先了解傷兒有無威脅其生命的征兆存在,然後對症下藥進行搶救。

首先,判斷孩子受傷後的生命體征變化。如果孩子已經昏迷不清,對外界刺激反應消失,或瞳孔兩側大小不等,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呼吸不規則,脈搏不清,說明情況嚴重,此時應注意其呼吸道是否暢通。如果孩子口腔中有嘔吐的食物、痰、血塊等異物,應予以及時清除,並使其頭後仰,以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如果孩子的心跳停止,可采用胸外心髒按摩法(即用手掌緊貼左胸部,每分鍾60~80次)。如果孩子呼吸停止,應立即給予人工呼吸。如果孩子出現煩躁不安、脈搏變弱而快、呼吸急促等情況,說明其已進入休克狀態,此時應抓緊時間送醫院。

其次,對於有出血傷口的孩子要及時給予止血,最好的方法是用繃帶加壓包紮止血。用幹淨的布塊覆蓋傷口,然後用繃帶或皮帶加壓包紮。如孩子有噴射狀大出血,加壓包紮無效,可運用止血帶(或布條)紮緊肢體近端。應記錄結紮時間,一般上肢不超過一小時,下肢不超過一個半小時。要定時放鬆止血帶5分鍾,如果綁紮時間過久,會造成肢體壞死。同時,因交通事故一般發生在野外,傷口可能有沙粒沾染,對傷口表麵的異物要小心取掉或清水衝洗。若孩子有煩躁不安、脈搏變弱而快、呼吸急促、顏麵蒼白等情況,應首先送到醫院或撥打“120”。此外,傷兒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複位,以免將汙染的贓物帶入深部。

最後,孩子經初步處理後,要根據情況進行搬運。搬運人員應由3~4人同時托起,或使用鏟式擔架,目的是防止脊椎活動,以免損傷脊髓或加重已有的脊髓損傷,導致截癱或加重截癱。在護送孩子的過程中,讓其平臥於木板上,禁止彎腰,但用擔架時要讓其俯臥;應注意對骨折的孩子給予肢體固定,以減輕其疼痛,減少骨折端活動,防止加重血管、神經組織的損壞,其肢體固定用夾板,可就地取材,樹枝、木條、硬紙板都可以用來作為夾板的代用品;對於有肢體嚴重畸形、扭轉現象的孩子,可用手牽引肢體來矯正畸形,然後固定;對於開放傷口則不應複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要教孩子一些交通事故避險知識,如發生交通事故後應立即逃出車廂,迅速在就近的低於事故地點高度的安全地段休整、自救與互救,以免發動機和油箱瞬間可能發生火災或爆炸;乘車過程中發生撞車時,雙手護頭,從座位下滑,減少撞擊力;發生汽車翻滾時,雙手應緊緊抓住車的某一部位,身體緊靠在座位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