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體操的同時,陳女士又帶著孩子去學滑雪。看三、四歲的孩子學滑雪很有意思。一開始孩子在雪麵上根本就站不穩,她就給每人一個塑料凳子,讓孩子扶著在雪上走。
一個季節訓練下來,大多數孩子都學會滑雪了。訓練班結束前,還會搞個彙報表演一類的東西,讓孩子們在雪上滑一滑。陳女士站在觀眾席裏,看著孩子優雅的滑姿,便鼓起了最為熱烈的掌聲,而孩子們也從媽媽的掌聲裏,聽到了祝福和驕傲。
當孩子長到五六歲時,足球訓練又開始了。在這個年齡階段,在不同的季節還有壘球、遊泳、籃球。一年四季,每個孩子都一定參加一項或二項運動,而每次運動陳女士都一定會和孩子站在一起。
陳希是最大的孩子,已經十歲了,最小的孩子才三歲。為了讓孩子參加訓練和比賽,陳女士每天都忙得一塌糊塗,幾乎每個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在各種運動場上度過的。
即便這麼忙,她還是自告奮勇擔任了大女兒的壘球隊陪練、小女兒和小兒子的足球隊陪練、大兒子的籃球隊陪練……
很多不知情的媽媽看到她不顧一切地重視孩子的運動鍛煉,都錯誤地以為,陳女士想要培養出一兩個體育明星。
陳女士對此微微一笑,回答道:“他們的身體條件,根本不符合當體育明星的要求。我之所以讓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隻是希望通過鍛煉讓他們對自己的性格、身體、智力、協調能力等等有個:正確的認識,並且運動能使他們受益終身。”陳女士的回答是多麼的簡單而樸實。她沒有太多的奢侈想法,隻是希望讓運動帶給孩子們健康,讓運動使孩子們茁壯成長。而她為了實現這一理想,竟不顧工作的辛勞,不顧生活的繁瑣,始終堅守在孩子運動的每一寸賽場,也許正是因為注入了“母愛”的:運動,才讓運動變得更加有意義。
在運動中成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有一個著名的用人原則——“放權”。意思是說,領導者在適當的時候,授予員工適度的權利。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親和力和向心力,還能幫助員工快速成長。其實,有時候,媽媽教育孩子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很大的共同之處。
經常聽到年輕的媽媽們抱怨,“現在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怎麼總跟長不大似的。想當初我像他(她)這麼大的時候,我就能怎麼樣怎麼樣”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其實,這一切都是媽媽一手造成的。因為媽媽沒有“放權”讓孩子做事,沒有“放權”讓孩子承擔責任和義務。古人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想讓孩子快速成長起來,就要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那樣,把孩子放到適當的位置,授予一定的權利,那麼,孩子就會很快地成長起來了。而最適合孩子的位置,就是運動場。
運動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活動。在運動場上,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隻有強者才能堅持到最後,所以運動最能促進一個人的成長。
巴西是足球的王國,巴西的高中男孩兒們更是把參加足球隊當做一件很重要很榮耀的事。詹姆斯太太的兒子比利和他高中的好友麥肯德,為了參加學校的足球隊,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比賽當天,烈日當頭。但參加比賽的試訓者卻異常眾多,他們熙熙攘攘地堆在了一起。原來學校要組建A、B、c三支足球隊,一般來說是按年齡和球技分隊,但為了鼓勵競爭,低年級的身體壯、技術好的球員,也可以“提拔”到高年級的隊來,每隊需要25名正式的球員,但參加試訓者約有200人。由此可見,比賽將是殘酷而激烈的,他們每個人都在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比賽的槍聲打響了,第一輪比賽是耐力跑。首先1500米環跑,接著是400米障礙跑,最後是100米衝刺跑。
詹姆斯太太以為比賽差不多結束了吧,看孩子們累得歪歪斜斜的,耐力速度都知道了,該淘汰誰就淘汰誰吧。誰承想,試訓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是兩圈環校跑,這一輪下來,直看得詹姆斯太太膽戰心驚,她默默地祈禱說,總該結束了吧。萬萬沒料到的是,又開始進行第三輪。
詹姆斯太太大驚失色地盯著賽場,場上有的孩子暈倒、有的孩子抽筋、有的孩子嘔吐……當時,她是多麼想把孩子叫回來,不要再比試了,無論進哪個球隊,又有什麼關係呢?
比賽繼續進行著,倒下去的孩子,猶如一張張一閃而過的畫片,從詹姆斯太太眼前飛快地逝去。她本能地站起了身子,衝著賽場上的兒子,揮了揮手。可是,究竟是召喚他回來,退出比賽,還是鼓勵他堅持到底,詹姆斯太太自己也弄不明白了。
她的眼神僵直在了兒子的背影上,遠去了,又近了,又漸漸地遠去了。就這樣孩子到底跑了多少圈,她已經記不起來了。她隻記得,兒子麵色煞白,一拐一拐地走到自己跟前。看著疲憊不堪的兒子,詹姆斯太太感到真的好心痛。她真想好言勸他退出比賽。但是,她看兒子並沒有退出的意思,於是就止住了退出的想法。
比賽結束之後,詹姆斯太太曾這樣問兒子:“那些跑在後麵的,都看著沒有希望,為什麼不幹脆退出呢?”兒子看了看媽媽,然後很嚴肅地回答說:“媽媽,自己退出和選不上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可以退出足球隊,也可以退出網球隊,退來退去他們還能往哪裏退呢?沒有到最後一分鍾,誰都還有機會,跑在前麵的,也可能下一輪挺不住了呢!”詹姆斯太太聞聽此言,內心無比激動。她感到兒子突然間成熟了很多,仿佛在轉瞬之間長大成人了。是的,運動讓兒子成熟了起來,在運動場上的“拚殺”讓兒子學會了自主、自強、自尊、堅持以及創造機會。
運動碰碰碰隨著各式各樣的健身中心、體育會館的大量興建,很多媽媽便錯誤地認為,鍛煉隻有在正規的訓練中心才能取得效果。其實不然,如果媽媽足夠細心的話,那麼就可以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鍛煉的機會。比如從孩子會走路時就讓他赤腳走路;冬天逐漸用冷水洗手洗臉;帶孩子在雪地上玩雪、打雪仗;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習溜冰。平時適當地給孩子少穿一點衣服,讓他們露一露脖頸,露一露頭,露一露小手、小腳,吹一吹風,曬一曬太陽;讓他們玩一玩泥巴,玩一玩沙子,玩一玩水,到大自然中去接受各種刺激,經曆風吹目曬等。這樣,長此以往,也能起到運動鍛煉孩子的目的。
根據英國科學家研究顯示,生活中的空氣、陽光、水都是運動鍛煉的好“器械”,隻要對此善加利用,同樣可以起到進健身中心、體育會館鍛煉的效果。
1.空氣——流動出的健康孩子滿月以後,媽媽便可以把孩子抱到戶外,或者陽台上吹吹風。即便是秋冬季節,隻要沒有強烈的大風,孩子也是可以在戶外活動的。但是,要注意一定給孩子帶上帽子,避免起風時吹到孩子的頭。此外,在戶外活動的時間,一天不能超過3個小時。如果年輕的媽媽不願把孩子過早地抱到戶外,那麼就一定要經常打開窗戶,保持房間裏的空氣流通。
春夏季節天氣漸熱,此時的媽媽便可放心地把孩子抱到戶外了。但是,仍有些問題需要謹記:隻有當室外溫度在18攝氏度以上,又無風的情況下,才可以讓孩子在戶外睡眠。
2.陽光——照耀下的健康說起陽光給人的感覺總是和煦、溫暖的。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所有的疲倦和不悅都蒸發了似的,猶如吃了人參果,三幹六百五十萬個毛孔無一處不暢快。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和皮膚中的物質發生作用,產生維生素D,可以促進孩子機體對鈣、磷的吸收,促進骨骼的良好發育。
陽光除了可以保持機體的健康,還具有健康心理的重要作用。日本就有這樣一所名為“陽光學校”的地方。
次五郎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爸爸在他三歲的時候,出車禍去世了。為了維持這個家庭,媽媽常年奔波在外掙錢。缺少母愛的他,漸漸地趨於自閉,整天不說一句話。
後來,媽媽就把次五郎送到了“陽光學校”。在那裏,次五郎每天光著身子和小夥伴們一起上學、吃飯、做遊戲。次五郎很快就恢複了純真天性,一年後,就徹底擺脫了自閉的陰影,變得開朗活潑了,根據專家分析,“陽光學校”的成功在於,學校裏的每個學生都光著身子。這樣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的照耀,更從心理上沐浴了陽光的溫暖。在那裏,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長幼尊卑,隻有彼此間的相互照料,猶如陽光一樣的和煦。
當然,由於孩子的皮膚柔嫩,不能接受強光的照射,所以媽媽在給孩子進行“陽光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不能接受長時間的照射。
(2)不要讓太陽光照射到孩子的眼睛。
(3)夏天進行陽光照耀的時間最好是在上午8——10點;下午4——6點;冬天可在10——13點之間。
(4)孩子接受陽光照射以後,要及時地補充水分,給孩子多喝點白開水。
3.水一一滋潤下的健康媽媽要經常給孩子洗澡,因為洗澡不僅僅是為了清潔皮膚,而且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由於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所以給孩子洗澡時,一定要保證室內的溫度不能低於25攝氏度。孩子洗澡時,水溫不能太燙,一般保持在37攝氏度左右。
孩子3歲以後就可以遊泳了,但時間不宜過長,十分鍾即可。如果天氣太熱或水溫太涼,都不適宜孩子遊泳。
總之,孩子鍛煉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留心觀察,就一定可以從生活的點滴之中,發現絕佳的鍛煉機會。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
凍凍更健康“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這是電視劇《梅花弄》主題曲中的一句歌詞。從這句歌詞中,我們可以得知,梅花的撲鼻芳香與外界自然環境的“寒徹骨”有著密切的關係。梅花尚且知道曆寒彌香的道理,那麼,更何況我們人呢?
其實,經過研究發現,小孩子適度地接受耐寒鍛煉,對身體的健康還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現實中,很多年輕的媽媽往往為了給孩子最無微不至的關懷,卻忽略了孩子的耐寒鍛煉。特別是秋冬季節,小孩子在媽媽的“裝扮”下,簡直成了臃腫的“大棉包”,然而,即便如此,有的媽媽似乎對自己做得並不滿意,因此,總免不了對早已熾若炭火的孩子噓寒問暖。正是由於這種過分的保護,所以才導致了很多小孩子經常感冒、發燒。
曾見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生病的小姑娘,急切地衝到醫生辦公室:“大夫,快看看我女兒吧。她這個月已經是第三次發燒了。”母親痛心地說。
大夫先給小姑娘測量了體溫,然後就立刻給小姑娘進行點滴輸液。小姑娘一動不動地躺在媽媽懷抱裏,整個小臉紅彤彤的,隻是少了幾分兒童應有的活潑和天真。
“大夫,我女兒身體這麼虛弱,是不是該吃點什麼東西補一補啊?”媽媽關心地問道。
醫生回答說:“你女兒不是身體弱,而是穿得太暖,多凍凍就好了。”媽媽大惑不解地盯著醫生反問道:“那怎麼可以啊,會凍出病來的。”醫生笑了笑,解釋說:“小孩子經常凍凍,不僅不會生病,而且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生病。”故事裏的媽媽,可以說是集中代表了所有媽媽的共同心聲。
她們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總是希望給他們最溫暖的嗬護。殊不知,她們卻忘記了“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的道理。
一個孩子若要健康成長,就要在寒冷中接受鍛煉。這個道理,在國外可以用“家喻戶曉”來形容。因為,國外的媽媽甚至會在寒冷的冬季,也把孩子抱到戶外,接受寒冬的曆練。
一個冬季的下午,天空刮著風,飄著零星的雪花。在距離車站牌不遠處的地方,站立著一位年輕美麗的媽媽。她身穿皮大衣,頭戴一頂狐皮小帽,推著一輛橘紅色的嬰兒小推車。
寒冷的天氣,讓她不得不時刻跺跺腳,或者把皮大衣裹得更嚴實些。就在此時,一位中國母親從她身邊經過。中國母親上前打招呼說:“夫人,需要幫助嗎?或者到我家喝杯咖啡暖和暖和吧。”“謝謝。我想我的孩子不會答應的,因為他正在接受鍛煉。”中國母親聞聽,不由得大吃一驚,連忙問道:“孩子?鍛煉?天哪!這麼冷的天會把孩子凍壞的。”她微微笑了笑,說道:“不!不會的,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有好處。我們美國人,就是這樣培養孩子的。”說著,她用手指了指遠處。循著她的手指方向,中國媽媽果然發現,在一百米開外的地方,在皚皚自雪中,還站著四五位身穿皮衣、手推小車的母親。
其實,在美國對孩子進行寒冷鍛煉,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因為她們會在室內隻有24攝氏度的情況下,給剛出生的嬰兒僅穿一件毛衣。而且嬰兒出院時,醫生也會叮囑媽媽,不要給孩子穿得太暖和,要適當地讓孩子接受寒冷的刺激。
也許,看到這裏,很多中國媽媽會感到不可思議。然而,事實確實如此。根據有關方麵的數據調查顯示,在美國青少年身體素質達標的比例占到87%。可以說這與他們從小就接受寒冷鍛煉的運動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中國孩子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而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其青少年的身體發展狀況,以明顯的優勢,超過了中國。究其原因,就是耐寒鍛煉的加強。當中國的媽媽擔心,孩子會不會冷呀,會不會生病呀等等問題時,日本的母親們卻已經開始讓孩子適當地去冷一冷、鍛煉鍛煉了。試想,難道我們怕孩子生病,她們就不怕孩子生病了嗎?天天用溫暖保護孩子就能使他們增強體質了嗎?結果恰好相反。越是害怕生病,越是對孩子過分保護,就越是減弱了他們的身體抵抗力,最終導致了發育緩慢、個子不高、容易生病等症狀的發生。
一位日本留學生說,在日本有一所學校,那裏的孩子每天中午都要在一個室外的大陽台上睡午覺,而且不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天天如此。即便在最冷的月份,在日本街頭,早晚也很少看到哪個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隻是在“短打扮”外麵罩一套絨衣,便若無其事地行進在寒風中。等太陽一出來,他們便將絨衣除去,隻穿短衣、短褲、短裙。但是他們不僅沒有凍著,而且身體越來越健康,抵抗力也越來越強了。
事實證明,“冷”並不是生病的最終根源,隻有怕冷、畏懼冷、逃避冷的人,才是被病魔追逐的對象、才是被健康遺棄的對象。所以,以後當孩子拉著媽媽的衣角,在寒冷的夜晚,或是飛雪的季節往外衝時,媽媽就應該爽快地答應,並敞開心扉,暢享寒冷所帶來的幸福、健康、快樂時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