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玩耍時

地點:家裏

人物:寶寶、媽媽、爸爸

(寶寶在地墊上玩著玩具。)

爸爸:(拿來一個手電筒,坐在寶寶身邊。)寶寶,看,這是什麼,手電筒!

寶寶:(伸手就要拿。)

爸爸:(把寶寶的手臂擋開。)寶寶別動,爸爸要給手電筒換電池。(把手電筒拆開,取出舊電池。)先把舊電池取出來,(新電池放進去。)裝上新電池(擰上蓋子)擰好蓋子,(向寶寶搖一搖手電筒)看,電池裝好了。

寶寶:(看著爸爸的動作,眼睛發亮,對爸爸崇拜得五體投地。)

爸爸:(按開關使手電筒發亮)寶寶看,它亮了。(把手電筒交給寶寶。)

寶寶:(很高興地把手電筒拿在手中按開關,也想學爸爸的樣子想把零件拆開。)

(爸爸在旁邊看寶寶能拆到什麼程度。)

為何偏愛組裝玩具

組裝、拚插類型的玩具需要寶寶有足夠的耐心,而且也需要他充分調動手、眼、腦的協調配合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任意組裝形成新的圖形。

偏愛此類玩具的寶寶通常有好的專注力、做事有耐心和韌性,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球類玩具,寶寶最愛——大動作

色彩鮮豔又輕巧的塑料皮球滾在地上,特別能吸引寶寶追逐。在寶寶能夠穩定地獨自站立之後,把皮球慢慢地從遠處滾到寶寶腳邊,會促使寶寶主動蹲下撿球;如果把球從寶寶腳邊滾走,停在離寶寶不遠處,又會促使寶寶主動邁步去撿球。如果寶寶玩得高興了,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能自己行走了。

擬定情景:推推球

時間:玩耍時

地點:室外幹淨的場地

人物:寶寶、媽媽、爸爸

(寶寶對球球很感興趣,緊緊地抱著,誰也不讓碰。)

媽媽:(尋一個靠近牆麵的位置,麵對牆坐下來,招呼寶寶坐在自己身邊)寶寶,過來和媽媽一起玩球。

寶寶:(不知道媽媽要幹什麼,但也很積極地響應媽媽的召喚,用手推著球爬過來,麵對牆壁,坐在媽媽旁邊。)

媽媽:(貼著地麵向牆麵推球。)寶寶看,媽媽推球球。(球反彈回來,被媽媽的腿擋住。)呀,擋住了。

寶寶:(對這個過程很著迷,尤其對球能反彈這件事感覺很有趣,他開始大笑並尖叫。)

(從正的方向推,球就能正向返回;推歪了,球會跑遠;媽媽從各個方向再連著推幾次,讓寶寶感覺其中的區別,並引發思考。)

媽媽:(把球推到寶寶手邊)寶寶也推推看。

寶寶:(試著推幾次,都因為力量不夠推不到牆麵上。)

(媽媽可以幫著推,多推幾次寶寶就找著訣竅了。)

(這是還未會走時球的玩法。還可以雙方對坐互相推球,這要在向牆推球熟練的基礎上才能玩,否則推得勁過小或過大雙方都難以接到對方推來的球。)

培養樂觀向上的個性——心理發育

心理學家認為:樂觀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免疫;樂觀能使人的身體更加健康;樂觀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保持融洽的關係;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家庭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

寶寶的情緒特點

易變性。寶寶的性情極不穩定。情緒不好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誘導他把目標轉移到感興趣的事物上,使他的情緒變得愉快起來。

易感性。寶寶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感染。媽媽要經常提醒自己保持愉快情緒,並以此去感染寶寶。

衝動性。寶寶還不會很好地調節情緒,所以,他會隨時發泄不滿,衝動後也不易立即平靜下來。所以,媽媽對待寶寶不宜太嚴厲,應誘導寶寶使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樂觀寶寶的養育要點

滿足生理需求。身體健康的寶寶才更容易保持樂觀的情緒。要根據年齡特點安排有規律的生活,並提供給寶寶均衡、全麵的營養。

滿足心理需求。和寶寶充分交流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隻有心理需求得到足夠滿足的寶寶,才更容易用豁達和積極的心態去理解和適應環境中的變化。

可以自由選擇。讓寶寶能自由地做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形成樂觀性格的一個重要途徑。家長盡量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

與人融洽相處。能與周圍的人融洽相處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寶寶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的前提是,他與家長的關係要好,家長也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為寶寶做出好的榜樣。

家庭幸福快樂。盡量建立快樂幸福的家庭環境,這會讓寶寶的心態放輕鬆,也會讓寶寶變得更加自信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