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心理發育提示

允許寶寶哭鬧

嬰幼兒大腦發育不夠完善,還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當饑餓、受到驚嚇、委屈或不滿足時,就會哭。哭還是寶寶現在重要的表達方式,哭可以使寶寶內心的不良情緒發泄出去,通過哭能調和人體七情,所以哭是有益於健康的。

有的父母脾氣不好,在寶寶哭時強行製止或進行恐嚇,使寶寶把哭憋回去,這樣做是不對的,會使寶寶的精神受到壓抑,長期下去,會造成精神不振,影響健康。當寶寶哭時,就是與父母溝通表達需求和意願,家長要了解寶寶哭的原因並及時幫助他解決困難,寶寶哭完後就能情緒穩定,嬉笑如常了。

與寶寶建立依戀關係

爸媽能否和寶寶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直接關係到寶寶將來的人際交往,關係到他是否能夠信賴身邊的人,又或者是否能防範危險;也關係到他是否獨立、積極,並有相當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別忽視和寶寶聊天

別看寶寶尚不會說出完整的句子,當他聽到父母在對他說話時,寶寶大腦的思維正在不斷變化,他所聽到的任何一種語言都對他的大腦皮層產生有效的刺激,促使他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更加新鮮。在各種聲響中,寶寶對父母的語言刺激最敏感、最願意接受。

這個時期,部分嬰兒已經有了咿呀學語的經曆,媽媽應盡可能多地聽寶寶喃喃自語,並及時予以回應。還可以和寶寶一起說歌謠,媽媽的聲音可以很好地刺激嬰兒的大腦,這樣反複聽,反複哼唱,可以使寶寶的大腦不斷得到良好刺激,為日後學說話打好基礎。

本月全腦開發重點

翻書

拿專供寶寶閱讀的大開本、有彩圖、薄而耐用的書,邊講邊幫助他翻著看,最後讓他自己獨立翻書。父母觀察寶寶是否順著看,每次翻一頁還是幾頁。寶寶開始時可能不分順序,隨著空間知覺的發展,寶寶自然會調整過來。

獨走幾步

訓練寶寶能夠穩定地獨自站立,之後再練習獨自行走。開始可在父母之間學走,再到獨自走幾步,以後逐漸增加距離。

手的動作

繼續和寶寶玩多種玩具,加強手的動作練習,如用積木接火車,搭高樓等。自己用瓶喝水,用勺吃飯,和同伴相互滾球或扔球玩,打開盒蓋或瓶蓋從中取東西等。

主動發音

寶寶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等以後,還要引導他有意識地發出一個字音,來表示一個特定的動作或意思。如“走”“坐”“拿”“要”等,從而能表達自己的願望。與成人進行簡單的語言對話,叫他能答應,切不可寶寶一舉手,你就把索要物遞給他,這樣他就會停留在動作語言期而不開口說話,造成語言發音滯後。

念故事

睡覺前可以給寶寶念一個短小有趣的故事,寶寶常常很快就能記住。他往往是機械的模式記憶,無意識記憶。如果念錯了,寶寶會馬上睜眼,盯著你,表示“你念錯了”,他會說話時,便立即反駁說:“不對。”

社交能力的培養——人際交往

對於寶寶來說,自由地玩耍,從來都是一項具有社會交往意義的活動。媽媽要相信寶寶的智慧,讓他在玩耍中認知並建立規則,開發社會交往的能力,在矛盾和衝突當中,學會協調夥伴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的誤區

凡遇到孩子爭搶玩具都讓自己孩子退讓,這樣容易令自己的孩子傷心。他會認為父母並不站在自己一邊,而自己的權利受到嚴重損害,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打擊,會使孩子長大後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也不知道如何去主動爭取。

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交往衝突十分自然,嬰兒通過爭奪玩具、相互追跑、扭打來了解自己之外的人及物我關係。過於袒護會使孩子自我中心意識膨脹,以為自己什麼行為都對,反而從客觀上降低了交往能力。

培養關鍵

與他人交往。鼓勵孩子與他人交往,讓孩子感到與人交往非常有意思。特別要與同齡的孩子交往,因為一個人總是要在同齡人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學會分享。讓寶寶學會和小朋友分享時體會到一個玩具是可以一起玩的或者輪著玩的。受歡迎的寶寶經常主動要求用其他玩具與其他寶寶交換玩具。

學會主動。如果不能加入別人的遊戲中時心裏會難過,如果父母示範給他一些交往技巧會更好些。

滿足好奇心——精細動作

這個時期的寶寶好奇心很強,對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想親自嚐試,這是好現象,是寶寶學習的好時機。好奇心可以讓寶寶更多地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促使他學習與外界的交往。媽媽應該抓住這個時機,滿足寶寶的好奇心,盡可能讓寶寶去擺弄他感興趣的東西。

擬定情景:裝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