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情景:嚐一嚐

時間:進食時

地點:家裏

人物:寶寶、媽媽、爸爸

(寶寶與大人一起圍坐在餐桌邊進餐,寶寶不時搗亂,臉上糊著飯粒與菜糊。)

媽媽:(把筷頭在盛放醋的碗裏蘸一下,伸到寶寶嘴邊。)寶寶舔一下,這是醋,是酸的。

寶寶:(伸舌頭舔一下,咂吧咂吧嘴,皺皺眉頭。)

媽媽:(看著寶寶的眼睛)它是酸味。(再向醋碗裏加點蒜末,用筷子攪拌幾下,再把筷頭伸到自己嘴邊舔一舔,做出很香的表情。)很香,有點辣,寶寶要不要嚐一嚐?(再把重新蘸過的筷頭伸到寶寶嘴邊。)

寶寶:(迫不及待地舔了舔,依舊皺皺眉頭。)

爸爸:(就著蒜吃餃子,咬蒜故意發出哢嚓哢嚓的聲音。)爸爸吃蒜呢,有點辣。(讓舌頭在嘴裏上下翻動,做出辣的樣子。)

(有時寶寶要吃藥,如果藥帶苦味就告訴他“苦的”;吃橘子時可以告訴他“這個很酸”或“這個甜很好吃”。通過品嚐使寶寶能區別不同的味道,也學會形容味道的詞。)

懂得關愛他人——人際交往

“愛”是一個溫暖的字眼,它能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使生活天天向上、欣欣向榮。好媽媽想要寶寶未來的生活充滿陽光,就要從現在開始,在寶寶的生活中注入“愛”的力量。

娃娃的作用

寶寶模仿媽媽對自己的關懷去關懷娃娃,抱它、哄它、拍拍、蓋被是目前寶寶所能做到的限度。

娃娃是擬人玩具,從古自今國內外有孩子的地方就不能缺少娃娃。娃娃作為寶寶的伴侶,對寶寶尤其是獨生子女所起的作用很大。娃娃陪寶寶睡覺,陪寶寶玩,媽媽不在身邊時能起安慰作用。學說話時,娃娃可以做寶寶的聽眾;學認五官及身體部位時,娃娃可以做輔助工具;生氣時,娃娃可以充當出氣筒。

了解別人的需要是從關懷娃娃學起的。媽媽要善於利用娃娃對寶寶學習人際關係的教育作用,帶頭同寶寶一起玩,愛護娃娃。

充分表達愛

研究表明,那些小時候得不到悉心關愛的寶寶,在長大後的生活中與親人間缺乏一種親密的親情關係。

在寶寶生活的環境裏,父母要把親人之間的愛充分表現出來:可以是夫妻情愛,對長輩的孝順與敬愛,兄弟姐妹的關懷及對寶寶的疼愛。不僅如此,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也要傳達給寶寶。雖然寶寶還不能恰當地表達出來,但是他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並嚐試去效仿。

注意事項

寶寶不允許別人粗暴對待他的所有玩具,即便是無心之舉。看到他人放置他的玩具時下手重了,他會以哭鬧來反抗。男孩子的父母可能不喜歡寶寶對娃娃表現出關懷與同情的這種行為,他們認為這是女孩子的特點。男孩子也應該關懷弱小、關懷別人,這沒什麼丟人的。

感知物體的大小——認知智能

感受和區分物體的大小,這是發展寶寶初步數學智慧的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媽媽可借助寶寶熟悉的物體,比如寶寶吃的東西、用的玩具等物品,幫助寶寶學會感受不同的大小。

擬定情景:爸爸的鞋

時間:爸爸上班時

地點:家裏

人物:寶寶、媽媽、爸爸

(爸爸收拾好了就要出門,寶寶每日都會在這一刻等著與爸爸說再見。)

媽媽:(抱著寶寶跟到門口)寶寶,爸爸還沒穿鞋呢,哪雙鞋是爸爸的?

爸爸:(穿著拖鞋站在門口,伸出腳等著寶寶選擇。)爸爸應該穿哪雙鞋呢?

寶寶:(把所有的鞋看一遍,再看看爸爸的腳。)

(平時要有意把寶寶的小鞋與大人的鞋放在一起。)

媽媽:(挨個指著鞋)大鞋,小鞋,媽媽的鞋,爸爸的鞋,寶寶的鞋。

寶寶:(努力從媽媽懷裏掙脫下來,迫不及待地把爸爸的鞋放到爸爸腳邊。)

媽媽:(驚喜異常,親親寶寶。)寶寶真棒!

爸爸:(很配合地穿上寶寶給準備的鞋,即使不是自己經常穿的那雙。再抱起寶寶緊緊抱抱,舉到頭頂轉一圈。)寶寶真能幹。

寶寶:(很興奮地尖叫。)

(這個活動可讓寶寶初步感受大小不同的物體,並學會區分物體的大小。)

進一步協助認知大小

用玩具和日常用品讓寶寶複習,以鞏固大和小的概念。玩大小積木是更好的遊戲,如玩“大的在下,小的在上”和“小的在前,大的在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