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一。
當寶寶看到媽媽用抹布擦餐桌時,也會在旁邊用小手來回劃拉桌麵,看到爸爸用錘子修理東西,也會用手裏的小勺子
地敲桌子。
表現二。
幫助爸爸媽媽加速事情的進程,比如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寶寶會乖乖地把胳膊放進袖子裏,或者寶寶拿來自己的襪子,讓媽媽給他穿上。
表現三。
媽媽講話或動作反複幾次以後,寶寶就會期待著下一個動作或下一句話。他已經記住了或理解了前麵的動作和語言。如果滿足了他的希望,就會高興得眼睛都亮起來,但如果把這當成很好玩的遊戲而經常玩,反而會使寶寶對模仿產生抵觸。
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記住,要時時告訴寶寶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給寶寶嚐試的機會,幾次過後,爸爸媽媽就會驚喜地發現,寶寶又懂事多了。
放手讓寶寶去嚐試——手眼協調
這邊摸摸,那邊碰碰,寶寶不是多動症,天性使然。媽媽與其由於擔心寶寶會造成什麼混亂或發生什麼危險地加以限製,不如幹脆放手,自己輕鬆,寶寶也開心。前提是,事先把潛在的危險消滅掉。
擬定情景:蓋上茶杯
時間:玩耍時
地點:家裏
人物:寶寶、媽媽
(寶寶坐在地墊上又琢磨上了媽媽新買的塑料水杯,時而抓著杯把上下揮舞,時而拿著杯蓋扔出去再撿回來。)
媽媽:(走過來坐在寶寶身邊,拿著杯蓋直接蓋在水杯上。)寶寶,杯子可以這樣玩。
寶寶:(把杯蓋掀起來觀察一下,也模仿媽媽的動作蓋杯子,先是蓋歪了,再糾正,逐漸摸索著能蓋得很合適了。)
(寶寶掌握了蓋杯子的訣竅以後,會嚐試著尋找有同類技巧性的物品來玩;他會用手剝開食品的包裝袋口,把吃的取出來,如果丹皮、蛋卷、蝦條及糖果,寶寶會用食指探入裝糖果的瓶中,把糖果取出來。)
(這時寶寶的手很能幹,不僅能把吃的東西剝出來,也能把藥品包裝袋去掉把糖衣藥片吃進去。此外,家裏的漂亮瓶子和美麗的包裝會引誘寶寶動手,比如媽媽的化妝品、護膚品等。媽媽要留心把這些東西都收拾好了。)
玩轉模板
寶寶會模仿大人把型塊從模板洞中捅出來,個別寶寶還能將圓形放進與之相配的圓洞內。寶寶雖然還不明白型塊圖形是什麼,但他已經觀察並推斷出了型塊與洞穴的配合關係,並能用自己的手把這點淺顯的認知表達出來。
這已經是較高層次的大腦、眼睛、手的協調配合的一個完整過程。
剛剛會走危險大——大動作
正處於學步階段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麵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
擬定情景:拉手學走
時間:玩耍時
地點:戶外
人物:寶寶、媽媽、爸爸
(寶寶在小區裏專供人休息的木質橫椅邊扶著站定,左右觀察周圍的環境,爸爸媽媽陪在身邊。)
媽媽:(看到寶寶不老實了,向寶寶伸出雙手。)寶寶,來,拉著媽媽的手。
寶寶:(把雙手伸進媽媽手裏。)
媽媽:(拉著朝後退,帶動寶寶朝前走。)
寶寶:(跟著媽媽慢慢朝前邁步。)
(一直走到寶寶不願意再走為止;也可以讓寶寶在前麵,媽媽站在寶寶後麵牽著雙手二人同時向前走。)
(幾天以後,可以試著放開一隻手,媽媽牽著寶寶朝前走。)
(此外,還可以用高凳子和椅子排開,每個距離半米左右,讓寶寶扶著凳子自己走。)
父母一定要警惕的危險環境——知識窗
陽台。
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這時父母就特別留意陽台的安全。沒有圍欄或欄杆高在85厘米以下,欄杆間隔超過10厘米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等都是非常危險的。
家具。
家具的擺設應盡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家中有尖銳的角的家具,以防寶寶碰傷。
門窗。
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麵,一定要留意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初識“五味”——味覺智能
寶寶的吃飯問題是養育過程中隨時都會麵臨的大問題,細心媽媽可善用食物的特性,在喂飽寶寶肚子的同時,也是感官訓練的好課堂。
先甜後苦
寶寶感覺中的味道,經曆了一個甜鹹酸辣苦的接受過程。
寶寶最早會對甜味比較敏感,也比較容易接受。這主要是因為嬰兒天生對母親的乳汁敏感,而母乳裏就含有微微的甜味。在甜之後,嬰兒會先接受鹹味,再到酸、辣、麻等,最後才是苦味。這與寶寶的身體發育的生理需求有關。甜味食物多是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發育的第一需要;鹹味食物多含礦物質,是身體發育的第二大需要;酸味食物有助腸胃消化;對苦味的適應排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