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時期文化建設思想的發展及啟示(2 / 2)

二、新時期文化思想發展的經驗啟示

1.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從新時期我國文化建設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出,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我們取得一切成功的關鍵所在。馬克思主義決定了我國文化發展的性質和方向,使我們的文化始終保持民族性、科學性和大眾性,始終保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發展方向,始終內含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精神。我國的文化民生建設,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保持它的先進性,才能保證文化建設自身的健康發展和繁榮向上,才能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也才能保證文化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

2.要具有包容性和體現時代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唯有不斷地發展和繁榮,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的吸引力,才能不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改革、發展和繁榮,其基礎在於繼承,其關鍵在於創新。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需要我們具有豁達的胸襟,善於繼承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同時,我們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中,不斷創新文化發展的內容和形式、體製和機製,以及文化服務的傳播手段和服務的方式與方法。隻有善於繼承,勇於創新,我們的文化建設的能力才會更加強大。

3.要注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在論述文化建設和文化體製改革時,鮮明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這是我們黨在文化建設認識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的雙重屬性,二者是相互關聯的,它們都以文化為內容,其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二者的性質和目標以及方式和途徑是不同的。文化事業講求的是文化的社會效益,而文化產業追求的主要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利益。無論是發展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產業,它們都是服務於我們的文化民生建設的。這就需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二者共同發力。

4.要尊重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利。我們推進文化建設的實質,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切實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的文化權益。我們所著手推進的文化建設工程,是一項穩步推進的全麵、係統工程。它需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也需要進一步充實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此外,還需要改革和完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體製,推進文化工作立法進程,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以及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加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麵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文化新品、精品和名品的層出不窮和文化活力的不斷湧現。

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明確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5]P663-664。新時期以來我們對文化建設的認識曆程,就是對這一觀點的堅持和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上各種文明之間的交流在愈顯迫切的同時,文明之間的碰撞和衝突也日益凸顯。此外,當代人類也麵臨著一些共同的發展瓶頸和難題。這些問題的解決,終究離不開我們和國際社會一道,在文化的建設上繼續前行。○

責任編輯 吳自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