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構想與實踐(3 / 3)

第一,毛澤東強調了糧食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同時認為農業必須全麵發展。毛澤東強調,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糧食生產,“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1]P71。毛澤東認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則是基礎的基礎。發展農業必須優先安排好糧食生產。但是,毛澤東並不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隻要搞好糧食生產就行了,他主張也要搞其他東西,要多種經營。從農業內部來講,他強調:“農業生產合作社要注意開展多種經營,才能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員每年增加個人的收入,否則就是一個很大的偏差,甚至要犯嚴重錯誤。”[7]P585-586因此,要努力發展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等12項生產。從農業外部講,他強調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必須發展林業、牧業、副業、漁業,做到五業並舉、全麵發展。毛澤東曾經十分形象地描繪了農、林、牧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農、林業是發展畜牧業的祖宗,畜牧業是農、林業的兒子,然後,畜牧業又是農、林業(主要是農業)的祖宗,農、林業又變為兒子了。這就是三者平衡的互相依賴的道理。”[10]P101因此,毛澤東認為:“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這是完全正確的。”[4]P230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強調,發展農業必須發展農田水利、交通、電訊、金融和文化教育等事業,因為這些事業的發展對農業的發展關係極為密切。

第二,在工農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問題上,毛澤東主張“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為基礎,工農業並舉”的方針。在我國工業化過程中,在處理工農業發展關係的問題上,毛澤東看到了農業發展的重要性,指出農業不僅是輕工業的基礎,也是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1956年10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毛澤東在提到波蘭當時的經濟困難時指出,“應該多搞些輕工業和農業。我們也有這個問題,我們正在注意輕工業和農業,重工業不能搞得太多。蘇聯犧牲輕工業和農業來搞重工業的這條路,恐怕不那麼合適。過去批評資本主義國家,說他們是先搞輕工業後搞重工業。結果,社會主義國家重工業搞起來了,輕工業很差,人民不滿意,農民不滿意”[1]P20。

對於工業與農業的關係,毛澤東不僅指出了農業是工業的基礎,還明確提出了“工農業並舉”的戰略要求。1957年10月,毛澤東在中央擴大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講到農業與工業的關係,當然,以重工業為中心,優先發展重工業,這一條毫無疑問,毫無動搖。但是在這個條件下,必須實現工業與農業並舉,逐步建立起現代化的工業和現代化的農業。過去我們經常講把我國建成一個工業國,其實也包括了農業的現代化。”[1]P222這一論述極其明確地將農業納入工業化範疇,科學闡明了農業現代化是工業化的內容之一。這在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史上,從整個世界工業化思想發展看,都是相當卓越的。

六、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發展農村商品經濟

雖然毛澤東對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的態度和觀點是搖擺和含混的,但是隻要我們細心地考察他對商品經濟的全部論述,仍不難發現,他確實提出了一些非常深刻的見解和思想,而且他也最終認識到了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要發展農村商品經濟。

1958年11月,在第一次鄭州會議中,毛澤東針對當時盛行的農村公社全民所有製現象,指出:雖然我們已經完成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但“這一段時期內,隻有經過商品生產、商品交換,才能引導農民發展生產,進入全民所有製”。針對黨內有人否認農村商品生產的觀點,他說“現在,我們有些人大有消滅商品生產之勢。他們向往共產主義,一提商品生產就發愁,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沒有分清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區別,不懂得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利用商品生產的作用的重要性。這是不承認客觀法則的表現,是不認識五億農民的問題”[1]P504。不僅要承認農村存在商品經濟,還要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生產。

1959年3月,在第二次鄭州會議中,針對1958年農業大豐收以後糧棉油等收購任務還有一部分沒完成,以及瞞產私分、大鬧糧油菜“不足”的風潮,毛澤東批評了農村中出現的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否認價值法則和等價交換的現象。在反思“大躍進”以來農業發展中的種種失誤後,毛澤東提出了整頓和建設人民公社的方針:“統一領導,隊為基礎;分級管理,權力下放;三級核算,各計盈虧;分配計劃,由社決定;適當積累,合理調劑;物資勞動,等價交換;按勞分配,承認差別。”[1]P625從這個簡單明了的方針中,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於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正確認識。在當時的社會曆史條件下,毛澤東能夠對發展農村商品經濟有比較清醒和正確的認識並努力實踐之,實屬可貴。

由於受到當時世界兩極格局和國內“超英趕美”環境以及我國傳統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毛澤東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構想和實踐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失誤。但毛澤東對農業現代化建設構想中的許多思想觀點,仍被實踐證明符合中國農業發展的實際,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因此,對於毛澤東關於農業現代化建設構想和實踐的合理內核與科學內容,我們要進行新的發掘與總結,用以指導我們當前的農業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2]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4]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5]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8]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