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基本經驗
黨的建設
作者:高瑩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政治優勢。建黨90多年來,黨始終根據所處曆史條件和各個階段肩負的特殊曆史使命,倡導和推動一係列重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理論到實踐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總結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本經驗,對於新時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建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便作為一種寶貴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的政治優勢延續至今。歸納起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本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麵。
一、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地位不動搖
縱觀人類社會曆史的發展,思想的變化往往作為人行為變化的先導來支配人的行動。因此,無論在過去、現在,或是將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都是不容動搖和忽視的。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我黨一直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地位,這是符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的。正如馬克思所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1]P9在革命戰爭時期,我黨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軍隊的生命線。在和平建設時期,毛澤東確立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對經濟、政治、軍事、科技,還是對各項業務工作都具有重大的反作用,發揮得好能起到積極作用,發揮得不好便起到消極作用,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這方麵的基本觀點。
在整個的社會大係統中,思想政治教育隻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卻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這種責任是特定的,它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即啟發、教育、團結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而奮鬥。黨要想宣傳自己的思想,隻有通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把科學的社會主義信仰融入廣大群眾的頭腦中。隻有不斷增強黨的自主性和先進性,才能更好地處理社會中各種複雜的關係。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把它看成是辦好一切事情的前提,看成是抓好各項工作的中心環節。從建立新中國到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從撥亂反正到開創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從家家戶戶奔小康到民族複興的中國夢,時時、事事、處處都深深地打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烙印。
在物質生活豐富起來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隻能加強不能削弱,“正確認識和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2]P642-643。在我黨的曆史上,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地位的認識曾一度出現過或“左”或右的偏差,以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威信遭到了嚴重破壞。中國共產黨發展到今天,已擁有8500多萬黨員,麵對當今國際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如果我們沒有統一的精神支柱,不能對主流思想有正確的認同,那麼社會必將會成為一盤散沙,極不穩定,也就無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所以,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的地位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絕不能在實踐中任意誇大或放鬆,要正確認識其地位和作用,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展開。
二、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立場和宗旨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就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在極其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依靠廣大人民的支持日趨壯大。回顧我黨90多年來的曆史征程,可謂“一波三折”。我黨成立初期便受到反革命集團的鎮壓,為了不被扼殺在搖籃,我黨不得不走上了武裝革命的道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各根據地不斷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為了保住革命火種,黨和紅軍不得不踏上漫漫長征路。之後率領中國人民以大無畏的精神進行了八年抗戰和四年多的解放戰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然而,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由於“左”的思想,又經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直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發展航向才撥亂反正。
回顧過往,我黨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展望未來,我黨還要繼續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無論身處哪一個工作崗位,都能從心底裏時刻心懷人民,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作為自己各項工作的著力點,踏實認真地把老百姓的問題解決好。此外,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也要牢記這一宗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解決好民生問題,以無愧於手中的“公權”。中國共產黨作為當今執政黨,如果漠視人民群眾生活的實際困難,就會失去民心,就會降低其威信力和生命力。蘇聯解體及東歐劇變就是曆史留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指出:“全部人類曆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這就說明,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更是曆史發展的重要前提。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還很不了解,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是很“虛”的東西,甚至可有可無,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有時就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把它看作是一種中性的東西,認為隻要“灌輸”一些正麵思想,“對症下藥”找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就能有效地發揮其現實作用。從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曆史來看,這樣的看法是不正確的。革命戰爭年代,蔣介石曾一度效仿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於是搜集了一些材料便把國民黨軍官集中起來,讓他們學習其做法,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卻是白費力氣。因為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成功,並不是形式和技巧方麵的,而是政治立場和態度方麵的。中國共產黨曆來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並認真踐行這一宗旨,將之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之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實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技巧,但這些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也必須是建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之上,否則隻能是“空中樓閣”“霧裏看花”“海市蜃樓”罷了。所以,方法一旦脫離了根本立場,成為抽象的東西,那麼它的作用就打了折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