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變色龍”性格的形成,可以說是整個家庭中所有成員共同造成的“結果”。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環境的改變在這張紙上留下了必然的痕跡。俗話說:小樹要砍,小人要管。在雨燕最該受管教的時候,卻由於姥姥姥爺的溺愛、媽媽的冷冷淡淡、爸爸的有求必應而使她養成了“變色龍”的性格。
在姥姥姥爺麵前,雨燕的乖戾、任性,是因為她知道姥姥姥爺心疼她,舍不得她受一點點委屈,因此,她可以為所欲為,並且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這就需要姥姥姥爺注意愛孩子、疼孩子的方式。
在母親麵前,雨燕很內向,她愛媽媽並且更想得到媽媽的愛,但是,她覺得媽媽並不喜歡她,因為媽媽不光對她的物質需求上很吝嗇——很少給她錢,哪位媽媽都是自己舍不得吃穿卻總是給孩子買一大堆東西,而她的媽媽即使給她買一樣東西,也要她有感激涕零的感覺;同樣,對她的愛也很吝嗇——即使媽媽想與雨燕見麵也是例行公事般。然而,即使雨燕當時很恨媽媽,但其實內心裏她就越想得到媽媽的愛。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媽媽,隻是媽媽的方式不對,需要媽媽和雨燕認真地溝通一下,彼此說出內心的想法。
在父親麵前,雨燕很乖巧,因為他知道爸爸一直覺得虧欠她,她越乖,爸爸就會越疼她。同時,雨燕人小鬼大,她知道媽媽“有錢、漂亮”屬於“強勢人群”,而爸爸就屬於“弱勢人群”,她心疼爸爸,所以要“賺很多錢給爸爸,帶爸爸也一起出國”;她也知道怎麼才能抓住爸爸的心,讓爸爸高興,然後最終達到自己的對“物質需求”的目的。在媽媽那裏得不到的“愛”、得不到的“物質”,在爸爸這裏都能得到滿足,所以在爸爸麵前也就表現得更乖。
因此,爸爸也要改變愛孩子的方式,雨燕表麵上缺少物質滿足,其實最缺少的是父愛、母愛。
5.“胸無大誌”的小磊
案例:
小磊六年級時,媽媽因為爸爸打牌賭博成癮而和他離婚,小磊被判給媽媽撫養,爸爸每年需要給小磊媽媽5000元的撫養費。於是父親外出打工,過年都沒回家看望小磊,又由於他打工不順,錢也沒能按數寄回家。小磊媽媽為了給小磊一個美好的未來,在和姥姥商量後,把孩子交給姥姥他們帶,也離家打工去了。小磊跟姥姥一起生活,從小姥姥就心疼外孫,很吝嗇使用批評詞彙,對他的生活是要什麼給什麼,事事不要他伸手,這樣造成了外孫子的固執己見,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作為老一輩的姥姥,自然不懂現代科學文化,根本談不上輔導他。對外孫的學習想關心卻無能為力,常常是被外孫哄得沒奈何。孩子胸無大誌,行無目的,不思學習,貪圖享受,羨慕豪華生活,追求影視明星。姥姥有時也勸勸,得到的回答是:“姥姥,你不要對我抱什麼希望,反正我爸媽也不管我,讀書考大學,那對我太渺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孩子也不例外,都能在正確引導下,樹立信心,確立生活的目標。然而,有的單親孩子由於缺乏足夠的家庭引導,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能設計美好的生活藍圖,有的甚至本來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沒有及時培育這朵花。生活豐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沒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應去追求什麼,選擇什麼,他們很多會感到茫然,或者有的壓根兒就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生活中沒有明確的方向。加之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過分溺愛,讓他們逐漸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樣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