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單親是誰的錯(2)(1 / 3)

“是啊,為什麼別人都有爸爸媽媽,而我就沒有呢?是因為我不乖,他們都不要我了嗎?”霖霖總是在心裏想著這個問題。在學校裏,其他孩子經常說我爸爸如何如何,我媽媽如何如何,隻要聽到這樣的談話,霖霖就會獨自躲到一個角落。時間一長,自卑便在霖霖心裏紮了根,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生著變化。他不愛說話,不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同學們做遊戲,他常常是以身體不舒服而拒絕,上課從不發言,想說而忸怩作態,老師點到他的名,他隻會低著頭,一聲也不吭,作業完成效率低下……

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特別是父親,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們在一起都會誇自己的父親如何有知識、如何有力氣,甚至如何有錢。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的家庭裏,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越感,也由於世俗的偏見,認為離婚總是不光彩的事,單親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們在鬧別扭的時候,此時會更覺得自己是如此勢單力薄。這類自卑感強的學生表現為沉默寡言,他們從不談起甚至回避雙親的事,對任何人都保守著這個秘密。這類學生有的原有美好而遠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爭硬氣要改變環境,但又由於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協調發展。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更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案例中的霖霖,從小跟姥爺一起生活,既缺乏父愛、又缺乏母愛,看到鄰居家孩子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聽到學校裏其他小夥伴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如何如何,對於他來說,都是一種心靈上的傷害。再加上姥爺對孩子的同情,使得孩子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很可憐、很無助,也更加使得其自卑心理加重。

麵對兒女婚姻的失敗,許多老人經常大發感慨。這會給本來心靈已經受傷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傷害,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覺得自己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嚴重受挫,極易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導致孩子對老人產生敵對情緒。

因此,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應該在孩子麵前感慨世事的變遷,感慨孩子無依無靠很可憐,或是有意無意總流露出對孩子的同情,而應該為孩子做出積極、樂觀的表率,影響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老人才能有效地激勵孩子。

4.“變色龍”小雨燕

案例:

小雨燕屬於典型的乖巧型女孩,盡管她才上初中。從小父母離異,她先是隨母親生活,但後來母親改嫁,便將她交給了姥爺姥姥。

在姥爺姥姥身邊,雨燕是個乖戾的孩子。她撒野,任性,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姥爺姥姥寵她,但一點也管不住她,也隻能順從她。在學校,雨燕已經是“校花”了,每天放學都會有男孩子跟在旁邊,但她的成績卻是一塌糊塗,將來很容易成為“問題女孩”。

在母親麵前,雨燕卻很內向。她一直認為媽媽不喜歡她,其實她很喜歡媽媽,因為媽媽漂亮,又有錢。但媽媽對她卻很吝嗇,很少給她錢,如果買一樣物品給她,就要女兒有感激涕零的感覺。所以她對母親既愛又恨。五一前,母親打電話說五一節要約見她,她痛恨極了:因為她聽得出來,作為一個小公司經理的母親,將與她見麵也作為一場例行公事,她斷然回答說“沒有時間!”但到五一節,後悔的她主動打電話給媽媽,說五一節想見她,但母親說:“五一的時間都安排好了,你看看我還要重新安排!”

在父親麵前,雨燕是乖巧的好女孩。因為從小離開女兒,父親對女兒有強烈的歉疚感,總想努力多給女兒一些。雨燕說,她有很高的誌向,將來要出國,賺很多的錢給爸爸,帶爸爸也一起出國。在這時候,她提任何要求父親都會同意。於是,從手機到高檔化妝品到名牌服裝,她都是從父親身上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