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表揚要具體。
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
例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父母隻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
(3)表揚要及時。
對應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這是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4)表揚要有針對性。
有些父母常對孩子許願,“你做了這件事我就表揚你”“你聽話我就獎勵你”這容易使孩子為了表揚和鼓勵而做某件事,哪怕這件事是他應該做的,沒有表揚和鼓勵他就不做,這將有悖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
(5)表揚要注意個性。
對性格內向、個性懦弱、能力較差的孩子要多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反之,對虛榮心理強、態度傲慢的孩子則要有節製地運用表揚,否則將會助長他們的不良性格,影響他們的進步。
(6)表揚要適度。
過分的表揚易使孩子驕傲自滿,過少的表揚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愛撫。有一個小男孩兒不管有沒有病都向媽媽要藥吃,原來這位媽媽平時不經常表揚孩子,隻有當孩子有病吃藥時才說上一句“能幹”,致使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吃了藥才算能幹,所以他經常以吃藥來換取表揚,求得心理上的滿足。這不能不說是這個父母在育兒中的一個失誤。
(7)表揚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見過程。
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否則孩子也許就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他家務。因此隻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表揚要在良好行為之後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附:隔代家長的10個資格標準
作為擔當“隔代家長”也需要一定的的“資格標準”:
(1)身體健康,精力較好,心態年輕,樂於養育孫兒。
(2)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沒有精神障礙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個人衛生習慣良好,沒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兒童的飲食營養和生活護理等常識。
(5)性格開朗,人際交往能力強,不固執偏頗,對孩子有耐心。
(6)喜歡戶外活動,能常帶孩子外出,去認識周圍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
(8)待孩子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於引導教育。
(9)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及時與孩子的父母交流溝通。
(10)願意並善於吸收新知識、新觀念,以現代化的方式撫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