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刻意回避。
案例中的奶奶和姥姥對孩子提出的問題采取了回避的態度。其實,當任何一個孩子開始對周圍的一切產生好奇時,便也開始了對與自己不一樣的異性產生了好奇。每個孩子都會問:我是從哪兒出生的?為什麼男孩有小雞雞?為什麼女孩要蹲著尿尿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當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來源”問題時,好多家長都會像揚揚奶奶那樣借故說:“你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或“你是撿來的,是樹上長出來的……”不正確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問題在於,孩子會感覺到大人不想讓他知道“我是從哪裏來的”,而且這問題是神秘的。當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已經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時,心中盡管存在著很多困惑,也不會向大人坦誠地詢問了。
這時千萬不要刻意回避,而是要盡量采用一種通俗易懂的、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們。孩子們並不需要深入的回答,在回答之前,家長可以反問他:“那你說是怎麼回事呢?”看看他到底了解多少,以便家長作出適當的回答。有時候也不必擔心告訴孩子太多,孩子對於自己不明白的訊息,往往聽過就忘的。
(4)以平靜、坦誠、自然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性教育。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平靜、坦誠、自然的態度至關重要。由於孩子畢竟還不成熟,對孩子的教育以及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都可以簡單一點。關鍵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免導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恥心。
7.姍姍的表揚團
案例:
姍姍是個從小就獨立、開朗、樂觀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小學後也能夠按時寫作業,而且小小年紀畫畫畫得特別好;姍姍還是一個十分熱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所有見過姍姍的人都會不由自己的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小姑娘。
姍姍並不是天生的小神童,如此優秀的她是四位老人善於鼓勵的結果。姍姍從小在爺爺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輪流居住,而四位老人都懂得教育孩子的策略,對姍姍的愛從來都是“愛而不溺”,並經常通過表揚來鼓勵她。
小時候,每當小姍姍自己主動做了一些事情,無論好壞對錯,都會得到及時的表揚,這樣做事的積極性就越發高了:自己穿衣服、係鞋帶,自己梳頭,自己吃飯,自己收拾弄亂的玩具等等。
後來姥爺無意中發現姍姍愛塗塗畫畫,就經常鼓勵她,每畫出一幅,就會表及時表揚她。等姍姍再大一點的時候,姥爺和姍姍一起參加了一個美術興趣班,兩個人天天互相學習、互相鼓勵。每次到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也會陪著她一起畫,並鼓勵她。所以,在自己的“表揚團”的鼓勵下,小姍姍的畫技與日俱增。
表揚、鼓勵是孩子進步的最大動力,姍姍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深知這一點,所以對姍姍從小采取“表揚策略”“鼓勵策略”。在強大的“表揚團”的支持下,小姍姍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表揚是一門藝術。隻要正確地把握並運用這門藝術對孩子的成長會大有裨益。
(1)表揚的藝術。
表揚是一門藝術,過多的表揚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動機,使他為了表揚采取行動。表揚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表揚的藝術在哪裏?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裏,為什麼受表揚,這樣就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