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加祖輩的經濟負擔。
有些孩子父母經濟實力較弱,在孩子的養育上經常需要祖輩資助,對於沒有退休金或退休金很少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
而且,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句口號:“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從孩子出生開始的吃穿用,無一不大大超過成人的標準,再加上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一致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來要上最好的大學。而要想上最好的大學就要上最好的中學,要想上最好的中學就要從小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幼兒園。於是,課外輔導班、業餘興趣班,班班必上;節日、假日、雙休日,日日不能少。父母沒時間陪孩子,老人陪;風裏來雨裏去,不怕;父母每月要還房貸沒那麼多錢,老人給,養老金退休金,通通用上。
(3)完全占用老人的時間。
沒有哪位老人不喜歡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然而為了帶孫子,一些老人已經不是在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完全喪失了自我,充當著孫輩的“全職保姆”。
喬喬奶奶自從喬喬出生後就提前退休,做起了“全職奶奶”,喬喬媽媽休完產假就“丟下”她去上班了。上幼兒園以前,奶奶白天帶她玩,晚上帶她睡覺;上幼兒園後,早上吃完飯奶奶送喬喬去幼兒園,回家後又是洗衣、做飯,中午接喬喬回來吃完飯再送過去,下午又是買菜、做飯、接孩子。一年365天,奶奶沒有一點自己的個人時間和空間,早先,奶奶愛好書法,現在筆墨紙硯都已經收藏到地下室去了。
喬喬奶奶就是為了帶孫而完全犧牲自己的典型案例。
第三,對於孩子父母而言。
(1)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隔閡。
兒童時期是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孩子與父母培養感情的最佳時期。孩子若從小就被丟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親子之間缺乏經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間很容易形成隔膜,無法融洽相處。
另外,對於父母長期在外的家庭而言,父母的角色缺位,在孩子心中僅存的就是兩個空洞的代名詞——“爸爸”和“媽媽”,但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撫,無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而孩子的父母盡管為了孩子,為了整個家庭付出了很多艱辛。但他們長期在外,根本無法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簡單地以充足的物質來補償對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錢彌補不了感情的縫隙,親子關係會逐漸淡化。
(2)喪失父母權威。
平時和祖輩生活在一起,孩子已經習慣了祖父母的袒護和遷就,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嚴格要求或懲罰孩子時,祖父母往往會出麵幹預,孩子有了庇護便會肆無忌憚,這使得年輕父母的權威喪失而無法及時矯正子女的缺點,對孩子的教育也難以實施。
第四,對於整個家庭而言。
隔代教育處理不當就會出現一係列分歧:父母與祖父母的教育分歧、父母與外祖父母的教育分歧、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分歧,然而任何一項處理不好既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又會破壞整個家庭的和睦。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可否定祖輩的教育作用,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發揮祖輩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祖輩、父輩要齊心協力,共同為孩子的教育多多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