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孟憲明先生七日談第五天
《魅力中國》:常聽周圍人說,我家的孩子是到廟裏求來的。就連什麼也不信的人,麵對總也“不來”的孩子,也不由得“唯心”了起來:去“求”一個?!人類繁衍事大,一旦有了,就還願、貼金,人神皆大歡喜。孟老師,好像目前送子觀音的“名氣”最大,能說說專司送子的都有哪些神嗎?
孟憲明:民間諸神中,會送子的神很多。
女媧娘娘、盤古奶奶、山神奶奶、神仙奶奶、九天玄女、碧霞元君、送子觀音、這是女神;五子彌勒、送子張仙、送子關公、送子蒼頡、這是男神。如果加上一些會送子的小神,那就還得再開一串名字。
河南淮陽一年一度的太昊陵人祖廟會,從二月二一直持續到三月三,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求子。傳說人祖爺是伏羲,人祖奶奶是女媧,他們摶土造人,再興人世。如果後世的子孫中誰家生子有難,就可以求她老人家幫忙。所以廟會期間,求子的女人們不遠千裏趕來上香。人多香稠,喧聲鼎沸,每日達十數萬眾。人祖奶奶像前,有很多泥娃娃供人拴領。求子者燃香禱祝後,上前求得一子,拿紅線拴了,悄悄揣進懷中。民間為孩子取名叫“拴”、“拴住”、“拴孩”的很多,《朝陽溝》的主人公“拴保”應該也是此俗的產物。這些年塑料工業發達,女媧老奶身邊又多了些塑料娃娃供領。拴孩子回家的行動有專用的動詞,叫“引”。引孩子回家。引,有“領”意。所以民間直到今天仍把帶孩子叫“引孩子”。“我給閨女引孩子去了。”這算此俗的副產品。和淮陽相鄰的西華縣專有女媧廟。女媧娘娘身邊和身上都是娃娃,坐的,站的,調皮搗蛋的。民間稱之為“娃娃山”。“像娃娃山樣!”一聽此喻,就知道其熱鬧程度了。
人祖廟會還有一多,就是還願。去年廟會求得一子,今年廟會必來還願。求子是因,還願是果。有此兩多,廟會也就有了存在與持續的基礎。
民間多有奶奶廟。一溜兒三個奶奶端坐,個個麵目慈善,神態安詳。若問這奶奶究竟是誰,叫啥名字,誰也說不清楚,隻知道是專司送子的神仙。其實是傳說中的趙公明元帥的三個師妹雲霄、碧霄、瓊霄,年深月久,又不是叫花呀草的,誰能記得住!我的家鄉河南杞縣有兩個自然村,南邊的叫“前郭樓”,北邊的叫“後郭樓”。1950年前,兩個村莊共蓋了三座奶奶廟。前郭樓蓋的是大奶奶廟,後郭樓修的是二奶奶廟,三奶奶廟建在哪兒呢?建在了後郭樓的二奶奶廟前邊。民間有歌,“大奶奶行善二奶奶惡,三奶奶門前支油鍋”。大奶奶善良,送的孩子成人。二奶奶有惡念,送的孩子光生病。三奶奶送的孩子聰明伶俐,但她還要再收回去,不能成人。所以,求子人家常給大奶奶多燒香,二奶奶三奶奶也不敢得罪,不過少燒一點罷了。求子多是自己去。若自己沒空,也可請婆母、小姑子代勞。多是燒一柱香,磕頭禱告,訴無子苦楚,說盼子願望,之後許下宏願,若得子如何如何。最後拿紅線在奶奶腳下拴一個娃娃抱走,默念著事先給孩子取的名字,一路上不許回頭。若是真的生了孩子,你就得辨認一下是哪個奶奶送的。據說,大奶奶送的是香色痣,二奶奶送的是青色痣,三奶奶送的是紅色痣。根據這“痣”的顏色,你再決定給哪個奶奶多燒香。雖屬無稽之談。但信者害怕,於是就動用了許多辦法破解。穿“迷魂衫”即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