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的女兒今年八歲,她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張靚為了給孩子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對於自己不知道答案的,讓女兒與自己一道去查資料,去觀察、思考;對於自己知道答案的,張靚也先讓女兒動腦想一番,並且告訴她答案也許不止一個,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並對女兒所給出的新穎答案進行表揚,最後才會告訴女兒正確的答案。
張靚的女兒在媽媽的引導下,不但問問題的興趣提高,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喜歡問問題,有些問題還很“傻”,但無論孩子問的是什麼樣的問題,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煩,更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應盡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並且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的答案,讓孩子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動腦能力
孩子都喜歡玩水、玩沙,而在此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難題”,這時,守在一旁的父母要鼓勵他們“啟動”自己的大腦去解決。
瑩瑩把一小瓶水倒入另一個大一點的瓶子中,左看右看之後,又倒回原來的瓶子。就這樣反反複複,不解地問媽媽:“在這個大一點的瓶子裏,水怎麼變少了?”媽媽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遞給了她一個更小的瓶子:“把水放這裏,試試看。”結果,瓶子裝滿了,水還剩了一半。瑩瑩又試了幾個來回,突然開竅了:“這些水放在大瓶子裏就覺得少、放在小瓶子裏就覺得多……”
水是一種富於變化的“玩具”,寶寶百玩不厭。家長不妨順應孩子的興趣,讓想一想:水是怎麼來的?它有什麼用處?水是怎麼給花“解渴”的?啟發孩子盡量說出多種答案。當然,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個小試驗:把水調出各種顏色,再將一支支白色的花插入不同顏色的水中,觀察花的變化。親自實踐之後,孩子知道了花是怎麼吸水的,同時也能發現“思考”的奧妙,享受思考的樂趣。
在遊戲的時候,孩子經常會因“走投無路”而發出“求救”信號。這時,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氣,讓他有時間自己琢磨琢磨:還有沒有別的路可走?如果不行,再給孩子一點提示,而不是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然後鼓勵孩子自己去嚐試。這有助於孩子從小學會思考問題。
▲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
一些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指路,而不習慣於征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還要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考的機會。這裏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式語氣,例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能想出比這更好的辦法嗎?”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從而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意識。
要給孩子單獨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專心致誌地“研究”一件東西時,家長不要隨意打斷。當孩子在想問題時,父母不要太心急,應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尤其不要輕易把答案告訴他們,孩子如果把結果弄錯了,家長可以用啟發性的提問幫助他們思考,啟發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提出問題和孩子共同討論
父母也可以經常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的大腦經常處於活躍狀態,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主動思考,就要從為孩子提出問題入手,父母的問題可以激發起孩子的興趣,孩子會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不斷思考。
孩子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善於提出開放性的題目,比如茶杯的不同用途等,還可以用如何解決突發事件,如:“你如果在大街上走丟了怎麼辦”等類似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父母利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從全麵和新穎的角度思考,讓孩子勇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用合適的方法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這是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體現,因為孩子會對自己的問題和表達方法進行縝密的思考。而在壓抑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思想會受到父母的左右,隻會盲目附和父母的意見,這樣會影響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
所以,父母應鼓勵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在孩子發表意見時,即使是錯誤的,也要讓孩子說完,然後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對於孩子的正確意見,父母應該積極肯定和表揚,增加孩子主動表達的自信心。即使他說得沒有道理,也不會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