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會獨立思考,才能自立(1 / 2)

雪雁正在寫數學作業,看見最後一道數學題自己不會做,急忙喊:“媽媽,快來幫我的忙,這道題我不會做了!”媽媽聽見後,走到女兒麵前,拿起題看了一下,然後告訴女兒應該如何答題。雪雁按照媽媽所說的寫完了作業,高興地與夥伴玩耍去了。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雪雁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找媽媽幫助也成了習慣。後來媽媽發現昨天才給女兒講的類似的題目,今天她又問應該如何解答。她認識到直接告訴雪雁答案有些不妥,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一下,然後引導她如何解答,這樣孩子才會記住。

給你提提醒兒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覺:什麼對,什麼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獨立思考,包括獨立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善於獨立思考,遇事就能運用自己眼睛去觀察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就能創造性地去認識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如果養成這樣的習慣,不僅有利於現在的學習,也能為將來的學習乃至終身的事業奠定基礎。

現在很多父母,習慣於給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辦,孩子學習上有什麼問題,也是像雪雁的媽媽那樣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這樣大人就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權利,養成了依賴性。

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後,就不知道什麼是思考,也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一切隻等待著父母給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創新精神,隻會人雲亦雲,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因此,每個父母都要盡早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從生活上的事情開始,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父母決定什麼事情,也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進行引導,而不是告訴孩子如何去做;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對未知的探索;孩子鑽牛角尖時,讓孩子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等。

為你支支招兒

▲不要急於回答孩子的問題

為了讓孩子獨立思考,當孩子問為什麼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深入淺出地給予解釋,甚至有些問題可以暫時不要回答,而是提出建議,讓孩子去觀察和動手驗證,這樣收效會更大。平時要多給孩子創造一些親身體驗的機會,如在節假日帶孩子去旅遊,讓孩子觀察各種自然現象,增長各方麵的知識。在睡覺前,父母可以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讓他們看一些畫冊、兒童讀物等,並從中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解答。這樣可使孩子的想象力更豐富,眼界更開闊。

▲讓孩子在獨立行動中自己動腦

雙雙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別看她人不大,能做的事情可不少。比如洗衣服,打掃房間,幫媽媽做飯等。學校裏舉行的野炊活動,隻有雙雙一個人不用老師幫助,因此獲得了老師的誇獎。老師號召班裏的所有同學都要學習雙雙獨立生活的能力。

雙雙現在如果離開父母,完全能夠自己很好地生存,這是因為從小她的父母就開始讓雙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雙雙在動手的同時,也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有些問題,她還能想出好主意幫媽媽解決呢,這使雙雙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

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嗬護,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樣看似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對孩子現在的學習不利,也影響孩子今後生活的質量。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不但提高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會鍛煉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用完成故事結尾啟發孩子進行思考

誌清為了能夠使兒子學會獨立思考,經常用兒子愛聽故事這個特點啟發孩子,讓他多動腦筋。她講故事與別人講故事不同,隻是把故事的開頭、過程講得特別詳細,但結局不告訴兒子,而是讓他通過故事情節去想象結尾會是什麼樣的,還要他說明為什麼有這樣的結尾,並鼓勵他說出兩個以上的不同結尾,最後才告訴兒子原故事的結尾。

兒子在媽媽這樣有趣的訓練下,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到後來自己都能編一些故事講給媽媽聽。誌清看到兒子這樣,非常高興。

孩子一般都喜歡聽故事,也愛玩遊戲,父母利用講故事卻留出結局懸念的形式引導孩子去展開想象與思考,讓孩子在聽故事的玩樂中學會動腦,孩子會樂此不疲,不至於產生厭煩的心理,這是鍛煉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教孩子多角度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