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給孩子提供自立的機會(2 / 2)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孩子善於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

▲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隻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願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拚圖,或者什麼也不幹……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隻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獨立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由放鬆

樂樂今年11歲,上五年級,長得活潑可愛,在學習還算的上優秀,剛開始媽媽給他報了很多補習班,他很不情願,說:“媽,你能不能別讓我上補習班了,沒有補習班我一樣能學好的。”媽媽說可以,但是有條件的,功課必須是達到優秀。樂樂滿心歡喜的答應了,而且每天都很快的做完給他布置的數學練習,每次考試成績也不錯。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更要希望孩子是快樂的。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可愛的,隻不過有些家長都按照一個模式去教育,而不是從孩子身上發現他的閃光點,在的雙休日和節假日似乎成了許多家庭的孩子除學校之外的“第二課堂”時間,奧賽數學、補習英語、寫作輔導……各種功課補習忙,讓孩子沒有自由,更沒有了自己的空間。這不利於發展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由活動的能力。

▲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後,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孩子提出問題,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獨立性。

▲給孩子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有一個學生學習差,某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第一名。父母一再鼓勵孩子不要灰心,要敢於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孩子比,隻要努力,趕上他沒問題。在孩子取得勝利之後,父母又啟發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一輪暗中的較量……

為了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讓孩子從小既學會合作,又學會競爭。有效的辦法,就是經常在他的身邊樹立一個友好的競爭對手。

▲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孩子的獨立性在他的獨立選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