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李寧,這顆世界體操的巨星慢慢誕生了。後來,在李寧獲得巨大成功後,有記者問他最感謝的人是誰,他毫不猶豫地說:“是我的父親。假如他沒有放棄初衷,也就沒有我的現在!”
理智的父母,都應該像李寧的父親那樣,重視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自己的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強迫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去成長。
▲讓孩子分開睡覺
魯伯特·默多克是一位著名的世界傳媒大亨,小時候,父親對他這個獨生兒子非常喜歡,甚至有點溺愛,處處縱容兒子、嬌慣兒子、滿足兒子。但母親反對這樣做。為了糾正孩子在父親的寵愛下養成的任性和嬌氣,克服孩子的依賴心理,伊麗莎白專門為兒子在花園裏蓋了一間小木屋。從春天到秋天,太陽下山,全家吃完晚飯、讀書看報以後,母親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園的小木屋裏睡覺。最初,母親還時常在小木屋裏陪伴默多克,等他睡著後就返回大屋。漸漸地,默多克開始喜歡上了這間小木屋,於是,母親就讓他自己一人在小木屋裏睡覺。就這樣,一年四季,隻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們一起在大房子裏睡覺。
10歲的時候,默多克又被母親送到了寄宿學校去生活。剛開始,父親以兒子年紀還太小、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為由,反對這一做法。但母親卻堅持她的想法不讓步,她對丈夫說:“在寄宿學校的生活,能教會兒子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有助於培養兒子無私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品質。這對他將來的成長是絕對有益的。”
孩子其實是希望父母信賴他們的,能夠讓他們自主選擇的。孩子從小就應該讓他跟媽媽分床睡覺,稍大些就要住在自己的房間。父母隻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遊玩、學習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選擇。比如,孩子從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學習用品的地方,他們自己收拾房間,整理、布置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父母決不替孩子做什麼事,最多從旁提醒、參謀。
▲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家長總是不能意識到孩子已經具備自主選擇的能力,總是認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險,從而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不去考慮孩子在獨立做出決定和處理事情時的那一種寶貴的信心和熱情。因此,建議家長應該多說這樣的一些話:“這由你決定”、“這是你的責任”、“不管你怎麼想,這由你選擇”。而一旦孩子作出決定,你就必須使他意識到他要對他所做選擇的後果負責。
▲引導孩子合理安排生活
由於年齡、經驗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時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引導。比如,在孩子對衣服的質量、式樣或錢的價值有了足夠的知識之前,不要讓他一個人去買衣服;在他對學校的基本課程和職業的要求缺乏深刻認識之前,也不要完全隨他意願選擇要上的學校。在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見,允許他們有發言權,但又不能完全聽他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對他們的選擇加以適當的限製。例如,帶孩子出去買東西,你可以把選擇好的兩件東西給他看,然後要求他根據質量和價格作出最後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