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放手,給孩子創造的空間(1 / 2)

一天晚上,萊特兄弟在大樹下玩耍,他們看到天上有一輪圓圓的月亮,覺得又亮又好玩,就商量要把月亮摘下來,放在屋裏當燈用。於是,兄弟倆就開始脫掉鞋子,爬上高高的大樹,希望站在樹上把月亮摘下來。但是,當他們快爬到樹頂的時候,一陣風吹來,把弟弟從樹上吹落下來。幸運的是,他被一根樹權鉤住了衣襟,後來是爸爸把小弟弟抱了下來。爸爸一邊給小弟弟包紮傷口,一邊對他們說:“你們想摘下月亮的想法很好,但月亮並不是長在樹梢上,而是掛在天空中。想要摘到月亮,你們就應該造出一種會飛的大鳥,騎上它到空中去摘月亮。”

父親的鼓勵在年幼的萊特兄弟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們果然造出了會飛的“大鳥”,讓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

給你提提醒兒

創造力是一個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標誌,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種潛能,取決於後天的開發和培養。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聰明、智商高就一定會有所發明創造,其實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卻沒有任何創造性表現,終生平平庸庸。這是因為創造力的發揮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興趣、意誌、性格、動作、情感等。

創造力在人類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離開了創造力,人既不可能有什麼預見,也不可能有什麼發明和新的發現。要使孩子擺脫平庸無為,成為英才,就必須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從小為孩子提供創造的空間。

為你支支招兒

▲放手讓孩子去體驗

一個叫湯米的外國孩子正在獨自玩沙,玩得很專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鏟把沙裝進漏鬥,開始的動作比較笨拙,動作也很慢,玩了一會兒逐漸熟練了,動作也越來越快,但他發現總也裝不滿,疑惑地看了一陣漏鬥之後明白是因為漏鬥會漏沙,於是就用手指堵住漏鬥底部的漏口,這樣終於使漏鬥裝滿了沙子。然後,他試圖把漏鬥裏的沙子倒進瓶子裏,可是發現從手指移開到對準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湯米開始加快手移開的速度,幾次之後,他突然意識到,把漏鬥直接對準瓶口,沙子會一點不漏地順利進人瓶子。於是他按照這種方法很快裝滿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時愉快地笑起來並回頭看看媽媽,而媽媽則拍手以示鼓勵。

一個叫超超的中國孩子也在玩沙,開始也是忙著拿起漏鬥向裏麵裝沙子,也同樣是發現了沙子進漏鬥後都流出來。所不同的,是旁邊的母親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鬥直接對準瓶口,然後再灌沙子。結果,孩子沒經曆任何挫折、也沒有體驗任何失敗就立刻學會了正確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為這個玩沙的過程——被簡化就沒什麼意思了。

不難發現,湯米在玩沙的過程中,了解了沙子、漏鬥、瓶子的各自性質和相關聯係,還從失敗中獲得了經驗,並證實了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由探索到失敗、再經多次失誤直至成功的完整過程,他玩的時間長、經曆的內容多、過程曲折,體驗自然很豐富。相比而言,超超在媽媽的指點下,沒經曆過程而一下子就得到了結果,他沒能感受更多的樂趣,也不會有更多的體驗。中國家長理所當然要向湯米的家長學習。

▲嗬護孩子的想象力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自己創作,卻換來家長冷冷的指責。也許一句“你畫的亂七八糟的是什麼東西”就能熄滅孩子指揮的火花,冷卻他們創作的熱情。按家長的意願畫畫固然好,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但若孩子能畫出自己的所想所見則更有意義,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得以發揮。所以,家長家長要小心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不要成為扼殺孩子想象力的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