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婧在幼兒園裏做的手工很棒,老師教過的手工,她都能自己獨立完成,比其他孩子做的好。老師問:“婧婧,你怎麼做得這樣好呢?”婧婧自豪地回答:“我媽媽平時經常教我做手工。”的確,平時老師布置的一些手工作業,許多家長幫助孩子製作,也有一些家長全部替孩子代勞,而婧婧的媽媽覺得:要是給孩子代勞,就沒有製作的意義了。所以,媽媽總是等婧婧回來,和她一起製作,即使有些作品,孩子一時插不上手,媽媽也要她看著自己做,好讓她參與其中,從而得到了啟示。現在,婧婧自己做的小工作品,還參加了全市學齡前兒童手工作品展覽。
給你提提醒兒
有人總結親子一起做手工,有以下好處:
一是增進感情,改善親子關係。每次做手工時,孩子和我都特別好,而且主動給我搬椅子坐,還說什麼擔心媽媽腰疼之類的話,顯得特別的懂事。這說明孩子非常喜歡做。
二是提高智商。多安排一些不同性質的四肢、身體、大小肌肉的活動,不但可以促進孩子手眼協調、身手敏捷,且能刺激大腦對應部份的連結反應,進而提升全腦智力的開發。
三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由於平常注重這方麵的練習,孩子從手工製作中受益非淺,動手能力注意力領悟力學習力等方麵都有所提高。經常會受到家人朋友和老師的誇獎,孩子也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而這種自信又會對孩子的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是增添生活樂趣。現在好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孩子很少有玩伴,難免會很孤獨寂寞,家裏的玩具也不少,但是玩不多久,孩子就會失去興趣。每當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你好妨說:“來,咱們做點手工吧。”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你也可以給孩子搜集一些有關知識,多學習些簡單有趣的手工製作方法。
五是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在孩子手工製作的很多時候,都是家長先提供一些事物的圖片或者造型,然後引導孩子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再調動孩子的製作熱情,讓孩子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自己頭腦中的事物。這樣手工製作不僅僅鍛煉了孩子的手動能力,還對孩子的創造能力有了很好的培養。
家長不妨從小培養孩子做手工的能力。當孩子還沒有做小工作品的經驗時,就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把做小工的經驗和方法同時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在製作中獲得樂趣,提高各方麵的能力。
為你支支招兒
▲依據孩子年齡段分別指導
3~4歲:孩子在家個年齡段處於好奇和好動的本能,對手工工具材料發生興趣,大部分是以模仿為主,能按一定的順序方法來操作完成。這時,家長應以遊戲的口吻,同幼兒邊玩邊做,如玩動物園遊戲時,小飼養員用泥捏隻熊來做客等;奶奶過生日時,用筆畫長壽麵、還可把紙撕成長條、用泥搓成麵條、用剪刀剪等表示長壽麵送給奶奶,這樣,邊玩邊做的同時,初步鍛煉幼兒的思維,發展手的小肌肉靈活和協調性。
4~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東西,通過手工表現出來,如剪紙,這個時期能剪出較整齊的物體形狀,把紙片折疊起來剪圖案,打開紙能出圖案形狀,像三瓣或多瓣花,各種形狀的樹、車、房屋等,用泥捏、團、搓些水果、小動物、人物等;在玩泥的過程也會使用些輔助材料,做些進一步的加工、裝飾,也可用些廢舊物做些自己喜愛的玩具,如紙盒、汽車、小家具,用報紙、掛曆紙裁剪娃娃衣服,做些麵具、頭飾,用廢藥瓶做偶像等。這時,家長要為孩子準備充分的手工材料,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製作,不要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