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兒童期(1 / 3)

1.長針眼了怎麼辦?

針眼即為眼皮長出小紅疙瘩,摸到有疼痛的硬結,常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此時應當服用抗菌素,局部點眼藥水,睡前塗眼藥膏,每天用熱毛巾敷2~3次。如果去醫院做治療效果更好,也可以自行消退。如果已形成膿腫就不必等待自行破潰,馬上到醫院切開排膿。因為切開的傷口比自行破潰的傷口整齊,愈合後疤痕小,排膿充分不留後遺症。自行破潰之後也應到眼科就診進一步使引流充分,否則會形成包囊形成肉芽腫而不易愈合。切開排膿後仍須點眼藥水,塗眼膏及服用抗菌素。

千萬不要擠壓或自己用未消毒的針去挑,因為麵部血管與顱內血管相通。擠壓後炎症擴散會引起敗血症,甚至引起顱內海綿竇血栓,嚴重時危及生命。

2.皮膚上長癤腫如何治療?

癤腫常長在毛囊處,形成圓錐形凸出皮膚表麵,中心有毛發貫穿,周圍發紅。漸漸表麵變亮而堅硬,壓痛,頂部形成膿疤,中心有膿栓及壞死部分。破潰後膿栓脫落而排膿,排淨後炎症消失形成紫斑及疤痕。有時成批出現或此起彼伏常年不愈。

由於癤腫在化膿部位四周形成薄的泡狀壁,如果擠壓排膿就會使薄壁損傷,膿液進入周圍地區,使周圍再形成癤腫。最危險的部位是鼻周和上唇,稱為危險三角,若擠壓此處的膿癤,會引起腦海綿竇栓塞及腦膿腫危及生命。擠壓也會引起膿液入血引起全身膿毒血症。所以一旦引起發燒及全身症狀應馬上到醫院治療。

毛囊炎初起可熱敷促使炎症消退,局部用龍膽紫或紅黴素軟膏塗敷。已經成癤後要切開引流。可口服紅黴素、交沙黴素等消炎藥物。

防止皮膚長癤腫,平日應注意勤洗澡,保護皮膚清潔,不要抓傷皮膚以防引起感染。夏季防痱子,不要用堿性肥皂以免去脂過多降低皮膚的保護作用。蚊蟲叮咬後及時塗上風油精及蟲咬水止癢防止抓傷。常患癤腫者要注意營養,多吃含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豐富的食物,注意鍛煉身體以增強抵抗力。

3.頭癬有哪些類型?

頭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可直接由患者傳染,也可通過貓狗傳染。由於真菌種類不同,頭癬可分3種:

(1)黃癬。又稱禿瘡,由黃癬菌感染,先見紅斑,沿毛囊擴散,紅點變小膿皰,幹後結黃痂,痂漸變厚,中央凹陷邊緣翹起,分泌物有鼠臭,有傳染性。去痂後出現潰瘍麵,愈後萎縮成疤,該部位沒有毛囊,成為永久脫發。

(2)白癬。常見於兒童,毛發處見紅色丘疹很快有白色鱗皮覆蓋,形成單個1厘米白斑。也有成片融合,鱗屑堆積,患處頭發灰暗無光,易於折斷。癬區外圍白色,愈後無疤痕。

(3)黑癬。為點狀鱗屑,每點3~4根頭發,易折斷,使頭發參差不齊。毛囊口有黑色殘根故稱黑癬。炎症反應不重,易被忽略而延至成年。若遍及全頭就會發生全頭脫發。

4.如何治療頭癬?

患癬病可用5%硫磺膏,2%磺叮達克寧霜,3%~5%克黴唑霜中的一種外塗,每日2次,堅持6周。口服灰黃黴素10~15毫克/千克/日,分2次,連服2~4周。

患兒注意不要互戴帽子、互換頭巾及共用臥具。梳子及理發工具被患者用後要煮沸或用福爾馬林熏蒸。日曬不能滅癬菌。養貓狗的家庭要仔細檢查貓狗有無皮膚病,防止傳染人。

5.為什麼不能剪眼睫毛?

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眼睫毛的生長與頭發一樣,剪一剪有利於睫毛長長,所以為了讓自已的孩子眼睛漂亮,就把眼睫毛剪掉。

其實,一根睫毛的壽命不過三個月左右,因此,給孩子剪眼睫毛,並不會使眼睫毛長得長。另一方麵,剪眼睫毛也不利於健康。眼睫毛具有防止灰塵進入眼內,保護眼睛的作用,如果剪掉了眼睫毛,眼睛失去了保護,灰塵等容易侵入眼睛裏,從而引起各種眼病。

6.為兒童選購衣服、鞋襪時要注意哪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生長發育較快,好動,活動量大,並且到公共場所活動的次數也較多,因此在為孩子選擇服裝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性別、膚色、體形、性格、興趣愛好與季節的不同等方麵。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服裝的麵料、花色、式樣、衣服的長短、肥瘦及禦寒能力等方麵。

在衣料方麵不必過於講究。因為孩子生長發育快,衣服穿著時間短,容易造成浪費。應為孩子選擇一些麵料柔軟,顏色輕快、秀麗,式樣大方活潑,但結構簡單的服裝。貼身穿的衣服最好采用棉製品製作。衣服最好不選套頭或後麵開襟的。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衣服的選擇方便孩子自己穿脫為宜。

衣服的大小要適宜,衣服過大會妨礙孩子的活動,過於緊身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此外還可以在孩子衣服的領子、口袋、膝蓋等處裝飾一些有趣的圖案,如小動物、花草、水果等,這樣可增加美感,同時也可幫助孩子多認識一些事物。褲子最好采用背帶褲。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給孩子穿奇裝異服,也不要把孩子打扮成異性,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長可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為孩子選擇服裝,對於一些“較老實”、“憂鬱型”的孩子,可以給他穿些色彩鮮明、圖案活潑的衣服。對於一些比較“淘氣”、“活潑”的孩子,經常給他們穿些色調淡雅、款式莊重的衣服。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性格,不至於性格偏激,同時也可培養他們健康的、多樣的審美情趣。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時,跑跳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他們也樂於蹦蹦跳跳。這無疑給家長帶來了許多欣慰和歡笑。在這裏提醒家長注意: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鞋襪尤為重要。鞋子應該選擇穿脫方便、透氣性強、鞋幫較高、鞋底較軟的布鞋或橡膠底的布鞋。不要給孩子穿皮鞋或人造合成革的鞋。因為皮鞋的底和幫很硬,容易磨傷孩子的腳;人造合成革的鞋不透氣,對孩子也不適合。孩子的鞋子大小要適中。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穿比較大的鞋子,認為孩子的腳長得快,但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活動和走路的姿勢;鞋子過小,會使孩子腳部神經長期受擠壓,影響腳趾和腳掌的發育。

這個時期孩子的活動量很大,腳部出汗很多,因此孩子的襪子最好選擇透氣性強,保暖性較好的棉襪。襪口鬆緊要適宜,太鬆會褪到腳底不舒服,太緊則容易影響孩子腿部的血液循環。

7.批評孩子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盡管許多專家都曾列舉過父母對孩子亂發脾氣,對孩子造成種種不良後果,但迄今為止,世界上從不對自家孩子發脾氣的人可以說是聊聊無幾,所以一律否定、排斥“發脾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行的。何況,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父母的甜言蜜語中,他會變得嬌氣和軟弱無力,日後長大,他會受不了批評和勸告,就好像溫室裏的花朵,承受不了大自然的暴風驟雨一樣。

可見,偶爾發發脾氣,以比平時更嚴肅甚至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是可以的,尤其是當孩子經多次勸告,依然不聽話,故意搗亂的時候。

發脾氣時必然要用語言批評孩子,但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傷害、損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評的語氣可以嚴厲,但要有分寸,不得過分粗暴和無理,使用的語言應該是具體的、就事論事的,千萬不要亂加罪名,甚至對其進行人身攻擊,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發脾氣,要以孩子犯了較大的錯誤為前提,不能因為自己在其它事情上不順心,就把氣發在孩子身上,使他受委屈,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2)要指出錯在哪裏,為什麼錯,而不要說一大堆粗話,什麼“笨蛋”、“廢物”、“真後悔當初為什麼要生你……”之類的話,弄得孩子莫名其妙地傷心不已,卻仍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

(3)發脾氣的目的除了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之外,主要目的還是讓他了解到父母因為他的錯誤而感到不滿、痛心。這樣,他情緒上就會受到很大的壓力,知道父母對他不滿,從而產生愧疚感,並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8.兒童孤獨症有哪些表現?

有個孩子,大約有3歲半左右,自幼由祖母及保姆帶,雖跟父母同住,但因父母工作較忙,平時很少有時間跟孩子在一起,祖母怕孩子出門摔跤或與小朋友打架、受欺負,也很少帶他出門。

當3歲時,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讓他去適應集體生活,剛去了3天,幼兒園老師就反映他根本不與小朋友玩,也不聽老師指導,總是一個人躲到一邊玩或不停地獨自旋轉。如果強行讓他與小朋友玩,他就大發脾氣,大聲尖叫或跺腳。他自幼就不纏父母,小時候就不喜歡讓大人抱,而且很少看大人的眼光。長大一些後,父母下班回來也好像無所謂,無任何親熱感,像是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惟獨隻有他自己。

他自幼喜歡看旋轉的輪子,如汽車輪子、旋轉的風扇等,看得很入迷,幾乎一兩個小時不動。近半年來,父母逐漸發現他常常一個人自言自語,無意識地說些詞不達意的短語或重複父母過去說過的話。父母先後帶他去多家醫院診斷,做過CT、腦電圖,結果都正常。

父母又帶他看精神科醫生,根據他父母提供的病史,與孩子接觸後,醫生診斷為兒童狐獨症。此病通常發生於幼兒期(3歲左右),是一種病因不清的精神障礙。該病的主要症狀為:缺乏與人及社會交往的能力,語言遲緩,對別人的語言缺乏情緒反應,自己不會用語言表達情感及要求,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呆板行為及動作,約3/4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遲緩,臨床上有時易診斷為智力發育遲滯。此症的發病率為2~4人/萬,一般多見於男孩,男女之比為3:1.此症發病年齡小,如不早期診斷矯治,多數患兒預後不佳。

故若發現孩子早期有上述症狀,應及早到精神科就醫,以便及時診斷、治療、矯正。

9.如何批評和表揚孩子?

孩子有錯,必須批評;做了好事也要表揚。這樣教育孩子,使他能遵循正確的行為準則,不去重犯錯誤。

對孩子的批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批評要實事求是,不符合事實的指責,孩子會不服,也就收不到批評的效果;二是在弄清事實的基礎上,要簡單明了,不能長篇大論,這是因為孩子終究是孩子,不抓住重點,沒有針對性,孩子不耐心聽,就會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毫無效果。

批評怒罵、諷刺或痛打都不是正確的批評方式。批評,隻能心平氣和地指出其不對之處、錯誤所在以及危害性,然後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批評的態度要嚴肅而真誠,這樣才會使孩子認識問題的嚴重性而願意改正。

誇獎表揚,也有個實事求是的問題。如果過多、過度地誇獎,不求事實,對孩子隻有起消極作用,可能會使孩子滋長驕傲情緒,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並進一步發展成不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正確批評,這是有害的。

因此批評與表揚都要有一定的分寸。

10.孩子的哪些行為應引起家長特別關注?

(1)注意孩子的殘忍性

歡歡已4歲了,很喜歡小動物,但對他們又很不客氣。稍微不順心,就把家裏的貓擰得亂叫,有時還抱起來往地下扔,或者往鳥身上澆水。家裏的好幾隻小鳥都被他折騰死了。歡歡的爸媽感情不合,有時也拿貓出氣,有時也對歡歡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