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斂藥如止瀉用的幌酸蛋白、活性炭及保護胃壁的氫氧化鋁膠及阿托品、顛茄類解痙藥都應飯前服用,因其可直接作用於胃壁起保護解痙作用。幌酸蛋白進胃直入小腸,遇堿性腸液釋化。
與食物同服的藥物如胃蛋白酶、澱粉酶等可在飯前片刻或與食物同服,以便充分發揮酶的消化作用。
總之,在給孩子用藥之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沒有說明的都可在飯後服用。
7.怎樣推算用藥劑量?
嬰兒量2歲以下嬰兒劑量=年齡(月數)/150×成人劑量。
8.吃錯了藥應怎麼辦?
孩子好奇心很強,又不懂事,有時把各種清洗劑當作藥水拿來喝了,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錯吃了藥劑,一定要耐心地鎮定地查看孩子到底吃了什麼藥,吃了多少,而不要打罵、訓斥孩子,使他恐懼、哭鬧,這樣反而耽誤了急救的時機。
當確定孩子吃錯了藥,若離醫院較遠,可在家先作處理,如,藥剛吃下不久,可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部,引起他惡心、嘔吐,把藥物吐出來。若是孩子錯服了止癢藥水、癬藥水之類藥物,可讓孩子多喝濃茶。茶葉水中的鞣酸具有沉澱及解毒作用。若是孩子誤服了碘酒,趕快讓孩子多喝米湯,以澱粉類流食阻止人體對碘的吸收。經過初步處理後,抓緊時間送孩子去醫院觀察和搶救。
9.哪些病例小兒需送醫院治療?
(1)高燒,下痢,劇烈嘔吐時;
(2)突然元氣頓失,臉色改變,嘔吐、精疲力盡,而且眼光不安定時;
(3)痙攣;
(4)腹瀉的糞便中混有大量的粘液時;
(5)表情痛苦,手腳緊縮,長久哭鬧不已時;
(6)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伴有高燒時;
(7)突然眼光無神,臉色發青,四肢冰冷時;
(8)看上去異常安靜,嗜睡時;
(9)拒食,接連6小時以上無進食要求,伴有煩躁不安定。
10.滴藥應注意些什麼?
(1)把滴耳藥和滴鼻藥的藥瓶放入溫水中溫熱幾分鍾,這樣滴入時,孩子不會感到涼。
(2)不要讓滴管碰到孩子的鼻、耳或眼,否則會把細菌帶回藥瓶內。如已碰到,要徹底洗淨後再收藏起來。
(3)各種滴劑藥物如未征得醫生同意,使用時間一般不能超過3天。用藥物時間過長,會引起較多不良刺激及炎症反應。
11.為什麼禁用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能夠引起非常嚴重的雷耶氏綜合征,雷耶氏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兒童肝髒和大腦疾病,因此絕不能給12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任何形式的阿斯匹林,除非有醫生的特殊指導。
12.流行性感冒應用哪些藥?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突然高燒、頭痛、全身酸痛、極度疲乏和呼吸道炎症,在幼兒中傳播極廣。
幼兒患流行性感冒、水痘,不能使用阿司匹林治療,使用APC治療上述病同樣要慎之又慎。目前,西藥尚無理想藥物治療本病,而中醫有理想療效,既可縮短病程,又可防止並發症。
處方一:連翹、銀花各9克,防風5克,柴胡、葛根、荊芥、法半夏、黃芩各6克,木通、甘草各3克。水煎服,1日3次。預防、治療都可以用。
處方二:菊花、黃芩、防風、葛根、荊芥各6克,板藍根9克,柴胡、辛夷、蒼耳子各3克,川書、桑葉、法半夏、杏仁各5克。水煎服,日服2~3次。治療用。
以上兩處方在流行感冒大流行期間,在門診不治療各年齡組流行性感冒時,作為常用方,有良好效果。藥量適合於3歲以上兒童。
13.疾病恢複期要注意些什麼?
補藥即為用於滋補的藥物,包括人參、鹿茸、阿膠等。正常情況下,小兒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就足可供應身體所需,不必服用補藥,否則會破壞稚弱的陰陽平衡。例如新生兒喂服人參會引起興奮、抽風而死亡,還有5歲女孩長期隨父母吃人參蜂王漿可出現乳房增大、月經初潮,停服後才好轉。目前有許多保健品中都添加人參,如人參糖、人參麥乳精、人參可樂、人參奶粉等。雖然人參含量很少,但長期服用仍會發生不良作用。
在治療疾病時要在醫生指導下辨症下藥,其中有一些補藥,對糾正一時的虛弱確有療效。但凡是藥品都有一定的適應症,該補則補,否則成了火上澆油對治療不利,因此應謹遵醫囑嚴格施用,不可誤用及亂用。